笔记本

        大概是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老师让我们每天写一篇日记,说是会检查,实际却不是强制性的,也没有过一次检查。即使如此,担心被老师当众点名,还是买了一个厚厚的A3笔记本,虽然玩乐更重要,但想到写日记会提高写作文的水平--那是我的作文水平真的很差,还是心理上说服了自己。

     印象最深的一批日记是不知道从哪里拿到的一个假20元人民币,几乎去到了所有的小卖铺买东西。老板是个精明人,对于大额的钞票总是很谨慎--那时候20元整的人民币已不算是小数目,他们有自己的一套鉴别真假超的能力,基本上都会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钞票,然后使劲的搓一搓,真假立显。老板倒也是客气没有当面戳穿,只是问我那张钞票哪里来的,然后让我回家换一张再来买。当时不明白为什么所有的老板都这么说,还以为是面额太大而我又太小,怕我是从家里偷来的钱乱花。试过了几次后,终于还是放弃了。回到家后,我才知道那张承载着我很多辣条和玩具的20元人民币是假的。心里想着,反正都花不出去,干脆火烧了。假钞的燃烧过程跟不同的纸不一样,引燃需要久一些,燃烧的过程也比较慢一些。那时,我突然意识到,人民币不单是用纸造出来的,肯定还有其他东西参杂在里边,但具体是什么却不知道。之后,我就原原本本的把这件事的经过写在了日记里,甚至为自己完成当天的任务沾沾自喜。多年后才明白,日记不单是经历的记录,也是内心的一种成长,它比只留在心里更多了一种意味。

     后来的学习中,也印证了老师让写日记只是说说而已,但我相信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我更相信他是了解孩子的。他知道那个年龄的孩子玩乐才是生命的主题,写日记只是一个培养的手段,其效果完全因人而异。虽然老师再也没有提起这个事情,但偶尔我还是写写--偶尔也就一两次。让我感到羞赧的一件事是把对一个人的喜欢写了下来--虽然但是不知道什么是喜欢。写的时候是真情实意,后来害怕被别人发现也是真实的,所有就用宽透明胶把这篇日记给删除了;为什么要用透明胶呢?因为不想浪费,那片日记没有超过一页,背面还是空白,感觉撕了很可惜。至此之后,就再也没有写过日记,那个笔记本也东放放西搁搁,最终也不知道到哪里去了 。

    入世之后,发现文笔好也是一种辅助能力,有时候在职位竞争中能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尤其是再加上文字写的漂亮,更是如虎添翼。如今,各种电子笔记本琳琅满目,但我还是很少用来记录什么,总感觉跟纸质笔记本比起来缺少点什么。似乎电子笔记本最大的好处就是减少了树木的砍伐,在心理感受上却略逊一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