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川、鄂、陕交界处有一片山区,传说是神农尝百草的地方,现在被称为神农架林区,以神农氏在此“架木为梯,采尝百草,救民疾夭,教民稼穑”而得名。神农架位于湖北省西部,东边与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接壤,西边与重庆市巫山县毗邻,南临兴山、巴东而濒长江三峡,北倚十堰市房县、竹山县,是中国首个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今年9月,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
神农氏是继伏羲、女娲后,又一个在华夏文明上古传说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人物。关于神农氏和炎帝是否属于同一个人,历史学界颇多争议,一派认为神农氏就是炎帝,另一派则认为神农氏和炎帝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
司马迁在《史记》当中关于上古时期的历史有所记载,《史记·五帝本纪》中写到:“轩辕之时,神农氏日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 后来黄帝率军平定四方,一统诸侯,可是炎帝后来也准备攻打诸侯,于是引发很多诸侯不满和恐慌,更多的诸侯便投靠了黄帝,在这段历史描述中,可以判断炎帝是具备很强军事实力的,而不是神农氏的“弗能征”。所以很多认为神农氏和炎帝是两个人的观念,都是以此而生。
但是笔者认为,《史记》这一段当中记载的神农氏可能是一个氏族部落的名称,而不是特指一个人,更可能是对部落首领的一种尊称,代代相传。所以不能简单粗暴、非此即彼的判断。
据一些史料记载,神农氏又名石年。他的父亲是少典部落的首领,母亲名叫安登。关于他的出生也有一则神奇的传说。话说有一日,已经身怀六甲的安登兴致颇高,要去华阳(今天的陕西华山)游玩。到那之后安登就突然感应到一股难以名状的气息(这被后人称之为“神龙之气”)在影响着自己,正在疑惑的时候,安登就觉得腹痛,就在姜水(今天的岐水)边生下一个怪胎。
之所以称之为怪胎,是因为这个婴儿长着牛首人身,头上竖着两只牛角。安登第一眼看见,也被吓坏了,但是母性驱使下,还是把婴儿抱回了部落抚养。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凡是降生带有异象的胎儿,都有非同寻常的地方,果不其然,安登抱回的婴儿,在出生后第三天就能够开口说话,第五天你就可以自己开始走路,在第七天的时候牙齿就已经完全长全。这便是神农氏的出生传说,由于是在姜水边出生和长大,就以姜为姓,所以民间也一直以神农氏为姜姓的始祖。
神农氏对那时的百姓做了很多贡献,主要包括“采尝百草,救民疾夭,教民稼穑”,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方面为人民解决了温饱问题,另一方面为解决了医疗健康问题。
传说随着氏族人口的不断繁衍,光靠渔猎,已经无法养活那么多人口了,氏族里的人刚开始还会为分猎物而打斗,到了后来已经饿的没法再斗殴了,不断有人死亡。
神农氏一直在思考怎么样才能拯救大家,一天一只周身通红的飞鸟,衔着一棵五彩九穗,略过他的头顶,穗谷落在土里,随后居然长成了一片庄稼,神农氏把新长的谷物塞进嘴里,他发现找到新的食物来原了。
于是神农氏开始教大家制造农具、开垦土地、种植庄稼,在种植的时候,谷物和杂草常常长在一起,教人分辨不清哪些可以吃,于是神农氏通过试吃,最后筛选出稻、黍、稷、麦、菽五谷,所以后人尊他为“五谷爷”、“农皇爷”。
但毕竟上古时期,人们的生活条件还是有限,经常会有人误食中毒,严重的就会被毒死,人们得了病,也不知道该怎么去医治,只能靠身体硬挺,挺不过去就会死掉。
神农氏又一次犯了愁,他想,既然谷物可以通过试吃分辨,那么毒草和药草应该一样也可以,于是他亲尝百草,定药性,为大家辨明毒物,消灾祛病。
由于常年在悬崖峭壁之间寻找草药,神农氏想出来靠着山崖打架子做梯的法子,“架木为梯”也由此而来。
神农氏的伟大在于,把从伏羲时代延续下来的渔猎生产模式逐渐演变成农耕社会,同时通过实践积累并传承了大量的农业技术和草药知识。
如果中国历史上的三皇各代表一种国人精神的话,那么伏羲代表着创新,女娲代表在博爱,而神农氏自然代表着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