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棵树多好(17)

我爸骨灰落葬那天,晴空万里,阳光灿烂。

我站在半山腰,远看田野民宅,近看林立墓碑,心里说不出的悲伤。

这么好的风景,可惜,我爸再也看不到了。

春天,万物复苏,为何,独独我爸不能复苏?

作为传统家庭,我父母生前忌讳谈死,我也没有提前为他们预备安葬之地。我爸死得匆忙,烧得匆忙,葬得也匆忙。

好在天可怜见,好人好报,墓地虽是临时买的,倒也山清水秀,幽静美好,我爸生前若能亲自来看,想必也会喜欢。

一方墓穴,一尊木盒,一个亲爱的人,一生就此浓缩。想想生前怎样在这世界挣扎、奋斗,怎样渴望各种占有,如今,一切成空,唯有几根骨、一把灰,伴着日出日落,花谢花开。

一声叹息!

实在想不通,为什么我爸活着时总觉得时间是无限的,他猛地这么一死,时空都变得极为有限,一切有意义的事瞬间变得无意义。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不就是好好活着吗,既然人都死了,还有什么意义?

也许,我该思考的是:死亡的意义是什么?

我爸的墓穴旁种了一棵小松树,像一个小小的卫兵,规规矩矩地站立着,显得那么尽职、可爱。若干年后,想必这松树一定高可蔽日吧,真好,就让它来陪着我爸吧,替他遮挡风雨和烈日。

同行的朋友说,骨灰若不装在盒子里,直接埋在土里就更好了,这样可以参与松树的生命成长,滋养它,融入它,成就它。

我虽也这么想,毕竟还得顾念着风俗和礼仪,骨灰盒上盖了块红布,在下到墓穴的过程中还打了把纸伞遮光, 所有这些讲究代表什么我并不清楚,且由殡葬公司这么弄着吧。反正,多年之后,那木盒也必朽坏,我爸的骨灰终会与高山、土地及树木融为一体,实现“尘归尘,土归土”的宿命。

是的,上帝用地上的尘土造人,朝他的鼻孔吹了口气,这人便成了有生命的活人。而今,气息既无,活人变死人,死人变尘土,仍然归于尘土,这就是入土为安吧。

所以,人若活着,只管开心、快乐,死了,最好的归宿就是挖个坑,埋在树下,进行树葬,滋养树木,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再次参与生命运动。

万物有灵,植物学家不是也刚发现植物是有知觉的吗?它们知道痛,知道害怕,甚至还能辨别你的意图.....这说明:万物都不像你我看上去的那么简单。

我的父亲是棵树,多好!年年花开、花落、结果,永远不死。

未来,当我再去墓地看我爸,我有可摸的树干、可摘的树叶、可闻的花香,甚至看得到他茁壮的身姿和一树繁花。然后,可以躺在他的树荫下躲避太阳的强烈光芒, 任清风吹落片片树叶, 就像他的手,轻轻抚摸我的脸。

甚至,我可以拿出小刀,在他的树干上刻下深深一行字:老爸,永远爱您!

我的父亲是棵树,多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