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通鉴》宋辽金元篇2——立国原则

赵匡胤建立宋朝后,时常会考虑为什么唐末五代以来的这些国家都是短短几十年便相继灭亡,为什么没有出现一个长治久安的王朝,便问宰相赵普这个问题,赵普回答仅八个字:藩镇太重,君弱臣强。于是赵匡胤便开始着手进行改革以巩固国家的稳定。

第一,加强中央禁军,削弱藩镇势力。上回我们说到,赵匡胤的称帝和禁军是离不开的,他通过不断的强化中央禁军的规模和势力,加上逐渐的削弱藩镇的强悍兵力,来慢慢达到强化中央,弱化地方的目的。

第二,经常性调动藩镇将领。赵匡胤通过实行这个方法,使得藩镇的将与兵之间无法形成长久的一股势力,藩镇的将领到达藩镇后,往往就是屁股还没有暖热便要挪窝了。由此也进一步限制了藩镇,加强了中央集权。

第三,撤销藩镇节度使制,改为州县两级,由中央直接派知州和知县,直接向中央汇报。由此,节度使制度从此消失,州县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值得一提的是,赵匡胤建立宋朝后,五代十国中在中国大地上仍然还存有七国,由于此时的国家政治中心在北方,因此,地处南方的这些国家反而偏安一隅,再加上一个国家的君主注重休养生息,发展生产,国家的经济中心也逐渐呈现南移的现象。比如,历史典故中的“三王入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