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经历P2P爆雷,投资失败,再加上怀孕无法工作这一系列的变故之前,理财这件事对于我而言就像老师天天念叨:你们要好好学习,不然以后考不上大学……
现在很流行的一个词叫“斜杠青年”,代表着一群正能量,并且在某个领域做出显著成绩的年轻人。
穷则思,思则变,变则通,这就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因为变故,才真正对自己进行反思,现在的目标就是:“没活成天生丽质,也要长成天生励志系列”。
那普通人想要实现财务自由,该怎么做呢?首先来看张图:
这张图叫做标准普尔家庭资产象限图,在这张图上,把钱的用途分成了四份:
短期消费、意外重疾保障、保值升值、重在收益。
也就是说,我们一个家庭的钱应该分成以上四个部分,一部分钱用来作为短期消费,平时吃饭逛街买衣服、看电影、偶尔出去旅游一次,钱都从这里出。
另外一部分钱应该用来买保险,剩下的钱可以用来投资,一部分资产追求稳定的收益,不能亏本,而另一部分资金可以用来买股票基金等高风险资产,追求钱生钱。
其实,细心的小伙伴们也看出来了,这个四象限法更适合已经有了一定量资产的家庭来配置。
那么有些会说:我一个上班族没那么多钱,难道我就不能理财了吗?
No no no
接下来这个资产配置法适用人群广,实操性呢相对更强,它就是——IMCI资产配置法。
依据重要程度,从上到下依次来划分自己的资产。
第一:要先配置保险
花多少钱配置保险合适呢?
“双十标准”——就是用年收入的10%来做10年收入的保额
第一个“十”:指购买保险的总保额是年收入的10倍
举个例子:假如,你的家庭年收入是50万,那么你需要购买的保险总保额就是50*10=500万
第二个“十”:则指用年收入的10%来买保险
比如:年收入50万,那么就花50*10%=5万元来买保险。
简单点执行的话,就是按照年收入10%来配置保险。
第二项,预留好大项预算
在半年到一年,你可能需要的大想开支,例如:买房买车,结婚……
敲重点:这些一定要单列出来,这样免得到时候四处筹钱,甚至把处于低谷的投资卖掉,到时候损失巨大,心痛都来不及了。
这部分花销就是发生概率较高的,一旦计划,就不能动,尽量放在货币基金等方便随时取用的地方。
第三:日常现金预算
这个费用的确很重要,如果太少,可能难以满足日常出现的意外花费,如果太多,资金就长期处于闲置状态,那么,我们要如何做好这个预算呢?
就是分散放在2-3个账户里的话,同时考虑流动性(取用方便)和收益性。
第四:可投资资产
除去保险,大项现金和日常现金预算之外,
剩下的就是我们的可投资资产,这些资产就是那些三年甚至更长时间内用不到的资产,这些资产可以投资于债权类资产和股权类资产,那么,这些该如何分配比例呢?
首先,进行风险承受能力测算:
基金课中讲过方法:“100-年龄”,25岁,承受能力就是75%
其次,使用可投资资金*风险承受能力比例=可投资
最后,投资股票的资产,有如何分配到股票和指数基金呢?
建议的比例是50:50,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调整。
其核心原理:就是股票和指数基金都属于股权类资产,长期都能跑赢通货膨胀。
其中呢,股票收益更高,但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研究分析股票,并且自己能力要做到可以跑赢市场。
而投资指数基金,不需要分析,不需要选股,跟着定投方法投资,就能取得市场平均水平的收益。
另外,有大额资产的,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配置一些房产,但是记得哦,占比不要超过投资的40%就好。
了解了这些,我们接下来要做的事就是梳理自己的资产情况:
1、你有几个存钱的地方,分别存了多少钱呢?
2、你买了多少钱的保险?各种投资资产分别有多少呢?
3、你没月的信用卡支出,花呗支出大概多少呢?
4、每月用于买衣服的钱大概有多少呢?
5、你每月可以节余多少呢?
还是那句话:如果连自己的资产、负债、收入、支出都搞不清楚,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有多少钱可以真正用来投资,怎么能更好的理财呢?
所以,想要做好资产配置,搞清楚财务状况做起来,如果你还不知道如何开始,那就从每天记账做起。
总之就是在现有情况下减少自己的置装费和休闲娱乐费用,缩减到每月共**元。
增加**元的学习支出,以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或者是其他专业能力,以努力提高工资或取得其他兼职收入,获取更多本金的积累。
其次还要注意:保险越早买越好,因为年龄越大,保险的保额越少,保费越高。
【愿我们这些“穷人”都能被温柔以待,走向财务自由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