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定谔的猫

“薛定谔的猫”是一个著名的物理学思想实验,由奥地利物理学家埃尔温·薛定谔在1935年提出。这个实验是为了揭示量子力学与经典物理之间的矛盾,特别是量子叠加态的概念。

在这个实验中,薛定谔描述了一个假想的场景:一只猫被放置在一个密封的盒子中,盒子内还有一个装置,这个装置包含一个放射性原子核以及一个毒气瓶。如果原子核衰变,探测器将触发,打破毒气瓶,猫将死亡。如果原子核没有衰变,猫则安全。

根据量子力学的原理,原子核的衰变状态是一个叠加态,即同时处于衰变与未衰变的状态,直到有观察者去检测它。薛定谔指出,如果原子核的这种叠加态可以扩展到宏观物体(如猫),那么这只猫在没有观察之前,理论上应该同时处于“生”与“死”的叠加状态。

这个思想实验是用来质疑量子力学中叠加态对宏观对象应用的合理性,并且探讨观察者在量子事件中的作用。它引发了关于量子力学解释、观察者角色以及量子与宏观世界之间界限的广泛讨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