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一个关于英语口语学习的开始,准确来说,是口音。
学英语,本以为大学毕业之后,学习这件事情应该就和我无关了,记得刚毕业的时候有一丝轻松,工作了谁还学习啊。可是后来一大波网红,如考拉小巫、一直特里独行的猫、卢思浩这些码字大神,到近几年的知识网红,他们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为一直在学习。至于英语这种语言,我当年的想法是,如果工作和英语没什么关系,就不需要学了。身边很多同学也是这样,毕业之后英语就扔掉了。
几个月之前,我对英语的态度是为了用而学,有考试需求才去学。尝试过扇贝单词、扇贝阅读、读英文原著,毫无意外,没有一个坚持的下来,扇贝单词曾经死撑了几个月,但最后变得应付自己,只是为了完成打卡。
3月以来,在接触了友邻优课之后,不以目的为考试的学英语变得轻松起来,在了解到思维导图辅助笔记的作用后,竟然一直坚持做了37篇,这个过程没有痛苦,到后来因为思维导图得到肯定,前段时间更是早早起来,斗志昂扬的学习。这样的学习模式——认真做笔记,导图做的的确很详细,但是每天晚上在群里复习的时候,很多单词我并没有记得,周末也不复习,所以30多篇做下来,真的能消化变成内化的知识少之甚少。
因为有一次复盘时,每周的那一天,主持人会加上纠音环节,这个弟弟还是在校大学生,可是纠起错误来,发音特别顺滑。学英语学的好的男孩子本来就少,这么强烈的个人特点让我每周都很期待周三的到来,但期待归期待,我也从来没有主动把当天的材料熟读到张口既来。前段时间一起交换学习笔记的朋友提议可以尝试“读”的方式,如果友邻有朗读的相关学习小组就更好了。大概是听到了我们的心声,5月即将组织朗读者研习社,一共5天,每天朗读新闻的前两句。
今天提早做完笔记后,开始跟着音频朗读,大概读了10遍左右可以流利的读出来,但是个别单词的发音、语音的升降调还不是很完美,在复盘的时候,第一次抢到纠音的机会,读了两段,被点评时也被指出来一些单词的发音和句子的升调、降调。我感觉自己读的时候,除了这两方面的问题,还有句子的连读、断句也存在问题,整体听完并不顺,有点僵硬。
我知道想提高口语,光朗读不行,要有质量的输出,另外要纠正错误的读音,口音才会有提高。我读的时候,口腔部分发音方式不够饱满,张得不够大,有的时候读着读着,嘴角就会有口水,发音也是扁扁的。做完一篇完整的朗读发布,前期阅读到熟练需要10遍以上,纠音后再练习5遍以上,录得过程中发生口误、读错、结巴、卡顿的情况又会有10次左右,所以我第一次录,前后花了至少2小时。
虽然读错很奔溃,但是“录制”这件事情特别好玩儿,自己选背景音乐,并且要符合阅读材料朗读的节奏,刚开始我选了个快节奏的,就是友邻优课一些正式课程的配音,太正规、太慷慨激昂,搞得我阅读的时候也激动的头和脖子一起摇;也选了一个慢节奏的,朗读的时候仿佛有个无形的手抓着我,阅读的速度就和音乐节奏一样,慢慢的。好不容易选到一个合适的,录制过程中,除了正确阅读材料,还要加上开场语和结束语,这也要自己想词,多练习。总而言之,做“录制”这件事情真的还挺好玩的。今天第一天,以后不会每天都更新,但这是一个开始,我的手机语音备忘录里保存着14年参加一个QQ群朗读活动的练习、还有15年第一次参加英文面试的自我介绍练习,这些口语多是生硬,坚持练习,希望某一天可以看到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