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妈妈,我愿意为您这一次“谎言”买单
文语教育第一期《时间管理亲子训练营》课堂21天作业打卡结束几天后,我看到了当时所带小组一孩子小玉的电话。
之所以说看到电话,而没有说接电话,是因为她打电话时,我正在父母智慧课堂上做助教。
课间休息时,我看到有未接来电,于是回拨。
手机那头传出一个怯生生的声音:“老师,我想问个事,可以吗?”
电话是小玉打来的。
我说:“可以。”
她说:“我妈说,坚持完成21天作业,老师会请我们吃饭,是吗?”
我先是一愣,随即机敏起来。
听话既要听音还要会意,而非只听对方说了什么,被他带走。
她为什么发问,她发问是为了什么?
我听出了她话里的“端倪”或者“意图”,我被她妈妈当成了筹码,横在这对母女之间,同时也架起了她们之间爱的桥梁。
我立马回应:“是呀。”
她说:“不是吧,怎么我问他们,他们说没有呀?”
我开始胡说八道,编造“谎言”:“班里没有,咱们组的孩子,只要完成作业打卡,我会请大家吃饭。老师现在课堂上做助教,过几天课程结束,我再联系你,可以吗?”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的是果因思维,而非因果思维。
果因思维,意思是看到一个果,然后找出一个或多个“造成”果的因。
从前面孩子和我的对话来看———
妈妈想要看到“孩子完成21天作业打卡”的果,于找出了一个“我请孩子吃饭”的因。
我想要搞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于是我也为自己找了一个缓冲的理由———我现在正在课堂上,过几天再联系你。
几天之后,我联系小玉妈,核实当时是如何跟孩子约定的。
玉妈一个劲地道歉:“老师,对不起,给您添麻烦了,孩子完成作业后,问了组里的其他同学,知道没有这事,说我是骗子。”
我说:“没关系,既然把我牵扯了进来,我愿意为这个结果买单,不过需要您配合做一件事——真诚地跟孩子道歉。”
玉妈一个劲地说:“真是不好意思,真是不好意思。”
事实澄清后,我再次联系小玉。小玉不在太原,而在周边县城。
借助电话,我说:”你喜欢吃什么呀?下次来太原,一定要提前系我,我请你哦。”
几天后,小玉电话打了过来,说:”我们周日去太原,到眼科医院配眼镜。”
当天上午将近11点,终于等到玉妈的电话,她说:”老师,抱歉,现在还没有排到号,配完眼镜后,我们还要赶回去,下午孩子还有课。”
此时,我感受到了玉妈的不好意思。所以,我没有再说什么。
但是,我知道,这件事情还没有结束。
毕竟,未完成的事件,对我们的影响往往大于已经完成的事件。
前几天上午,预计孩子去了学校。我再次拨通了玉妈的电话,表明自己的态度:“我准备在网上给孩子买份三只松鼠的干果,请把邮寄地址发我一下哦。”
她发地址时,说了句很有感慨的话:“老师,非常感谢,你让我懂得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
那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我对此的理解是尽量做到:端身正意,言传身教。
当然,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9月13日晚上,再次收到玉妈发的微信,她说:“姑娘今天收到您寄的吃吃,特别开心 ,我今天也如实和姑娘说明了“内幕”并真诚的和姑娘道了谦,姑娘没有怪我,只是觉得太坑老师啦[捂脸],和我说要给老师写封信,希望老师给她发个地址!”
同样作为孩子的母亲,我想说:“亲爱的妈妈,我愿意为您这一次“谎言”买单。但,只有这一次哦!”
我也相信,通过这一次,您和孩子能够有一些不同的收获,感恩遇见,彼此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