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期起湾区艺术探索再度开启城市探索系列,这一站是香港!在大湾区文化艺术的核心地带,跟着我们沿着港岛-九龙-新界-离岛的地理脉络,发现繁华香江外人文都会的精彩。
港岛面积不大,却一直自带光环。历史上它曾是维多利亚城的所在地,历史遗迹遍布,如今也是全港的心脏,集政治、金融、文化中心于一身,摩天大厦鳞次栉比。历史和现代高度融合的港岛是我们探索的首站,看看历史老建筑如何与在地艺术发生联系,并影响社区文化的。
西环
说起港岛有名的站点,中环、铜锣湾等肯定位列其中。多数游客对于西环是陌生的,尤其是西营盘这样的街坊老区,很难成为港岛之行的首选。实际上,西营盘的历史比港岛开埠还要早一个世纪,那里有着香港最早发展起来的生活区。尽管西环靠近上中环,但保留了老香港的风情,你可以穿梭于传统的海味店、药材铺,感受烟火气的港岛。
在高速的城市化背景中,旧城区免不了被拆的命运。何况地价高企的港岛?不少老店只能等待结业。唏嘘之余,也能发现另一种可能。艺里坊用艺术活化西营盘旧社区的做法就是一例。他们参考了伦敦北部住宅区的壁画,以及韩国梨花洞壁画村的经验,针对忠正街一带墙壁剥落的老房子,进行创意改造,邀请17位艺术家在建筑区不同的空间作画,最终打造了全港首个壁画村。
艺里坊Artlane的壁画让旧区重获新生,成为文青打卡地,一度生意不好的老店也转危为安。同时,这个社区艺术项目也丰富了在地文化,壁画中有本港艺术家的作品,更有国际艺术家带来的创意,比如忠正街上的好莱坞人物壁画中就有梦露和李小龙,中外作品、东西文化在此汇聚道出了香港文化融合的一面。
中环
离开旧区,来到高楼林立的中环,有种对时代变迁的不适感。但中环不止有金融业,还有被保留下来的古老建筑,比如皇后像广场一带,这在寸土寸金的中环实属可贵。
荷里活道有个红砖建筑群,单凭外表很难猜到其用途。大馆,曾是香港警察总部及中区警署,为维多利亚式的法定古迹,07年由赛马会提议活化为当代艺术中心,经过十年的维修保育,于18年重新对外开放,已成为香港文化地标,融合历史和艺术。大馆当代美术馆曾举办村上隆的展览,湾区的粉丝估计都曾打卡。而它作为香港本地美术馆也致力于举办当代艺术展览和项目,为香港、亚洲及全世界不断延伸的文化及艺术论述提供平台,同时支持香港本地艺术家创作。此外,大馆原有建筑的其他部分也都被加以利用,比如最古旧的营房大楼,改为探索大馆故事的历史空间。无疑大馆的活化计划是成功的,既能让建筑物用途更加多元,也能让古迹的价值延续,连接所在社区乃至其他区域的人。如今去大馆看展,了解历史是在港及访港文青的to do list,每年不同时期还有不同的活动及表演,特别每年的香港艺术书展,爱读书的朋友更是不容错过。19年大馆计划荣获联合国教科文亚太区文化遗产保护最高奖,实至名归。
同样位于中环的艺穗会,也是古建筑活化为艺术空间的例子。它原本是旧牛奶公司仓库,1892年建成,到1984年改造时,已年久失修,靠着一群人的努力,如今变成一个先锋性、实验性的艺术空间。艺穗会旗下有不少项目,比如举办艺穗节。都是参考爱丁堡的模式,深圳湾的艺穗节近几年才开始,而香港艺穗节早在83年就有了,99年改名为乙城节,致力于推动城市文化,已有国际影响力。艺穗会的空间利用也挺有意思,储存冻肉的冰库变成了艺术酒吧、举办艺文活动。被弃用的建筑物焕然一新后能让原本破败的社区恢复生机。
最后沿着中环半山扶手电梯你能看到本地及国际最重要的艺术画廊,H Queen's整座大厦都是画廊形式,颇具突破性。而另一座画廊云集的毕打行则是毕打街遗留下的唯一一座战前建筑,游客在新式和古老的建筑中穿行欣赏画作定会有不同的感受。
湾仔
接着行进至港岛东部的湾仔。这里早期是个海湾,是当地华人捕鱼的地方。到了今天,多年的填海工程让曾经的海岸线被商业大厦包围。不同于中环的西式痕迹,湾仔在香港开埠前就有人住,后来成为华人的聚居地,保留了不少中式建筑。本土作家马家辉的不少作品描述过湾仔的生活情景,比如和押大昌,修顿球场和那间开了几十年的书店。然而到了今时今日,湾仔的旧社区不得不面临老化后如何处理的问题,拆掉重建的不少,也有留屋留人的范例。
唐楼式建筑在香港很常见,蓝屋就是其中一座,它跟附近的黄屋和橙屋相连,颜色格外显眼。20年代建成时这里是医院,后来还作为黄飞鸿徒弟林世荣后人的武馆,也有部分住户和商户。这片岭南式建筑最终被保留下来,以前的住户继续留住,而蓝屋被活化为香港故事馆,是个让游客和本港人回顾香港历史的好地方,称得上历史建筑活化为文化功能性建筑的成功例子。
如果不是因为艺鹄书店,很难发现富得楼这个宝藏。从外观上,它跟香港一般的唐楼没有不同,就是普通住宅楼。03年翻新后,一群文艺爱好者入驻大厦,开起了独立书店、艺术家工作室等等,组织天台Live、书展等活动,形成了本土的艺文空间。可以称富得楼为大厦版的创意园或者艺术村了,毕竟在港岛开设像深圳OCAT那样面积的创意园不太现实。既然艺术无需固定的形式,那么香港的富得楼就是一种在地艺术空间的创新和实践了。
结束这期的港岛艺术+历史之旅,下周继续探索港岛文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