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近几年市场上出现的一些阅读有关的书来看,阅读已经成为困扰到大家的一个大问题了。如何从书中得到更多的信息是每个人都关注的重点。我个人认为影响到大家信息获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无目的式的看书。并不是每个人在看书的时候都是抱着很强的目的性在看的,这种情况下个人也很难从书中得到什么精准而又有价值的信息,大多数的情况就是沉浸在书里设定的情节和逻辑当中,陷入“嗯,没错”“确实是这样”的状态中。那么难道这样的看书就没有意义吗?那倒不是,只要不以输出作为看书的目的,那么这种方式的看书其实是最轻松最愉悦的。
2.过分沉浸在细节中。似乎喜爱阅读的人都曾经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对书的某一部分非常喜欢,对其他的部分则没有明显的感触,于是出现了对某部分印象比较深的,而其他部分完全说不上来的状况。其实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已经吸收了一部分,说明看书的质量是可以的。
3.看不懂。这种我们叫做缘分还未到的书,需要你暂时放下,等到生活经验有所积累的时候,你会很自然地去求证,那么那个时候才是那本书最有价值的时候。
那么分析了这些问题之后,我们还是要继续讨论,真的需要边看书边做笔记吗?答案是,你最好如此。如果不这样,你也可以选择遇到好的内容就进行折页,然后看完再进行梳理,但是最好是为每一本书做一个交代。这是我这样从不做交代的人感到最遗憾的事。
另外,做完笔记就一定能看懂书吗?那也不一定。理解图书制作的流程也很重要,只有理解了这个流程,你才明白标题为什么重要,怎么能再最短时间内吸收一本书。
最后一点,我们一定要知道的是,通常只有在一个问题已经成形的时候,我们才会与一本书真正的相遇,书中的问题才能够撞击到你的灵魂,所以能够提问题本身也是很重要的。
因此,决定我们能否看懂一本书的因素是相当多元的,并不仅仅是方法的问题。方法固然重要,但是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才是阅读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