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王小笨在考虑换工作,25岁,专科院校,酒店前台,日常负责接待与排班。我与她有五岁的年龄差,是在多次的工作对接中相识,异乡谋生,对于突如其来的善待和宽容总是格外的珍惜,我们彼此在工作中培养了类似于友谊的东西,我知道不是,但我一时间找不到更好的形容词。
她对我多次的抱怨过,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在需要赔偿的客户投诉上,领导为另外一个共同负责的部门垫付,却没有理会她。不多不少的140块钱,令她看到领导和兄弟部门的经理,都有点别扭。其实我听了她的叙述,已经发现了明显的漏洞,但是我没有问更多的问题去帮助我了解全面情况,因为这就足够了,3年的前台接待工作,并没有令她具备看到真相的能力,即使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也没有办法说清楚。职场抱怨,最忌讳的就是谈感觉:“我气死了”“我很难受”“我都哭了”……画面感越强,越是证明自己的幼稚。最近的职场综艺总是在强调——请给我一个成年人做对手。
每次她与我抱怨,我都会很浅显的安慰,希望她不要再继续说下去,让我不得不回复她,我觉得她浪费了我时间。
知道4月的某一天,她问我借钱,不尴不尬的五千块钱,是她一个半月的工资。没有说明原因,虽然说了原因我也不会借,我给她转了66.66元的红包,索性她接了,我没有追问她借钱的原因,结果还没到五一黄金周,她告诉我,离职了。也就是说,她要么再找工作,要们就要收拾行李返乡。我依然没有问原因,半晌,她自言自语道,是因为做前台常常私下里收顾客的转账。这我能理解,很多人不愿意自己去操作,直接把钱给熟识的经理帮忙订房,事实上我俩也是如此才熟识。但这不和规矩。——但大家却是都如此。
她为自己不平,而我静静地聆听。
又是半晌,我准备入睡,忽而觉得,也许不会再有缘份相遇,不如简单的忠告几句,好为人师也好,多管闲事也罢,总不辜负她给我发了那么多小作文。我写到“若想有更光明的未来,就需要找到更鲜亮的自己。在工作里永远死守红线,是赢得信任和尊重的最有效方法。”她秒回“可是大家都这样”接下来就是我们共同的沉默。
其实当我们换工作的时候,除了客观环境和预期薪酬的变化,更多的时候我们应该问自己,会不会重蹈覆辙,能不能有自己更想要的,如果只是换个心情,那么这份任性而为之,就要看你的底气到底有多足了。上班族最核心的期许就是钱,如果真的是心情导向,真的大可不必,职场不需要凡尔赛巨婴。
会算账的人,无论在什么地方,都不吃亏。不吃亏的人,也会少些抱怨。归根结底,一切的痛苦都是为了自己的不妥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