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聊聊朋友。
朋友,那些志同道合的人,情意相投的人。
01古人友情故事
古代不像如今这般交通发达、信息便利,几千里外也能一日到达,远隔重洋也可以通过电话或互联网即时沟通。
那个时候车马很慢,相识不易,别离更难。
有些朋友一旦分别,也许这辈子也见不到了。
所以古人尤其珍惜相聚之情,而不可避免的离别则让友情更加珍贵。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唐代两位伟大的诗人李白和杜甫有一段云天高谊,我们知道他们之间互赠过很多诗,但实际上,他们一生只相见了三次。
- 公元744年两人在东都洛阳初识,彼此建立了深厚友谊。
- 这年年底,在梁宋重聚,约上了边塞诗人高适,三人在此对饮抒怀,评文论诗,谈论天下大势。
- 公元745年两人在山东东鲁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相会,知交之情不断加深,杜甫离开的时候,李白在尧祠摆酒为他饯行。
李白为杜甫写了诗《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最后一句写出了李白专属的豪情:我们就如飞蓬一样各自飘远,且来个淋漓痛快,干了杯中酒!
果然是既痛快又痛苦,而此后两人再也没有相见。
哦不,杜甫在梦里还见过李白的长发,见杜甫《梦李白》: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杜甫比李白小十一岁,当时的成就虽然远不及李白,却依然能得到李白的赏识,两人平等地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既把李白当偶像又把他当知己,虽然见面次数极少,却丝毫不影响他们之间的友谊。
后来,杜甫获得了不输李白的成就,两人的友谊也成了千古佳话。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本文开篇引用的一句词出自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便于理解,作了意译如下:
自从我们在京城分别已经过了三年,
你辗转尘世仿佛已经踏遍天涯海角。
如今相逢一笑依然如同春天般和暖。
你心态平和如平静古井水波澜不惊,
高风亮节又如秋天竹竿般情操高尚。
令我惆怅的是你将连夜乘孤舟远去,
送行之时天边有月色淡淡纤云微微。
歌女们啊不要对着酒杯唱离愁别恨。
我们每个人都是天地间的匆匆过客,
又何必计较眼前聚散和天南海北呢。
苏轼也是见惯生死的人。
二十二岁那年和弟弟苏辙随父亲苏洵进京赶考,两人同时中举,苏轼的文章得到了文坛大佬欧阳修的赏识,一时间风光无限,名震京师。
此时却传来噩耗,母亲程氏病故,未及见到母亲最后一面。
三十岁那年妻子王弗早逝,次年父亲病逝。
十年不到的时间,父亲、母亲和妻子相继离世,官场的不得意以及处处遭排挤,远不如失去亲人的痛苦那般沉重,所以他对朋友更加珍惜,看得更加透彻,正如他那豁达的性情。
送别钱穆的时候,苏轼已经五十五岁,早已饱经风霜,他知道,这一次相别可能人各天涯,再难相会。
所以他让歌女唱歌不要那么忧伤,也让自己和钱穆不要愁眉不展,我们要乐观地面对人生,就像当年高适写给董庭兰的送别诗中: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当时高适也说:别把离别说的那么伤感,一切过往皆为序章,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谁人不知道你董庭兰啊!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这句话我们都听过,不知有几人知道出自苏轼之词呢。而这句词,表达出了苏轼那种豁达之情、慷慨之心,一种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洒脱情怀。
正如苏轼遗憾未能见到的范文正所书: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对于离别,我们应该像苏轼那样看得透彻,不要拘泥于眼前,人生就是一座旅店,我们都是行人。
02 提高自己以达到相似的高境界
当你在网上看见这一类标题的文章:
- 请远离这些朋友;
- 什么样的朋友不值得交;
- 你应该时刻警惕这些人。
然后点击进去一条一条地读,提醒自己不要接触这些人,更不能和他们做朋友。
但我想说的是,这样读文章是不对的。我们应该对照自己,看看自己有没有这些缺点,然后去纠正!
话说回来,我们如果想要更好的友谊,更重要的是提高自己。读过一句话:
生活的意义不在于你认识了什么样的人,而是你成为了什么样的人。
也许你曾经有过几个好朋友,多年之后却感觉友情难再,也许是你的境界高了,也许是他的层次高了。
那么我们要做的,是让自己多点独处的时间,来提高自己,来成就自己。
荆轲刺秦王
讲一个熟悉的故事,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一下这个故事。
秦国公子嬴政和燕国太子姬丹曾经一起在赵国做人质,两人关系非常好,度过了一段青涩的少年时光。
后来嬴政回国后继承了王位,太子丹又去秦国为人质,这时秦王一改过去对太子丹的态度,变得傲慢无礼。太子丹非常愤怒,觉得受到了侮辱,找机会逃回了燕国。
太子丹对嬴政起了怨恨之心,于是著名的荆轲刺秦王便发生了。
太子丹回国后,问他的老师如何对付秦国,太子傅说应该励精图治,合纵各诸侯国共同对付秦国,太子丹觉得这个谋略过于长远,只想速成,想到用刺客刺杀秦王的手段。
最终荆轲刺秦失败,秦王大怒,派王翦率军伐燕,很快就攻下了燕国国都蓟城,燕王害怕便斩了太子丹的头想要息秦王之怒火,可惜秦王却继续进兵攻打燕国,五年后秦灭燕。
故事以太子丹的死和燕国被灭结束。
当嬴政成为一国之君,而燕太子丹只是质子,在立场上,嬴政不像从前那样对待太子丹,合情合理。
而派刺客刺杀秦王这种手段从一开始就输了,以燕国当时的国力,无论刺秦是否成功,燕国都将承受秦国的滔天怒火,而当时的秦国无论换成谁主国政,都不会饶过燕国。
他们曾经是朋友,但一旦各自归国,有了各自的政治立场,友情已经是奢望,但太子丹却没有想办法提升自己,用正当的方法去竞争,竟然为了所谓私仇使出阴谋险招,从一开始就大错特错。
我们看故事,要看懂其中的道理,更要以此来警示自己。
03 真诚和尊重,方能永葆友谊
对于友情,我们应该真诚对待,应该尊重对方。
《论语》中孔子云:
君子和而不同。
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喜好和个人魅力,我们应该真诚面对,应该尊重跟自己观念不一样的人,这也是一种提高自身境界的方法。
年少的时候,我们经常对一些人和一些事会看不顺眼,认为世界是非黑即白的。
长大后或许是自己对人和事物的产生了包容性,或许是逐渐懂了,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对与错。
真诚对待不同观念的人,才是尊重人的最高境界。
我们可能在某一维度上无法和别人平起平坐,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在另外的维度有所提升,也许这才能让不同层次的人继续保持友谊。
04 愿你一生,友情永存
总结一下今天的文章:
- 相识不易,请珍惜相聚时光。
- 离别不可避免,一切过往皆为序章,相信前路有知己。
- 成为更优秀的人,方能获得更优质的友谊。
- 君子和而不同,请真诚对待并尊重观念不同的朋友。
以上,是今天分享的一些关于朋友的故事和想法,希望你喜欢。
愿你一生,友情永存。
知己两三,好友常伴,如此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