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无一物

何染尘是一名结婚一年的年轻女子,她丈夫为人正直勤勉,对她也很关爱和体贴。可是丈夫越体贴,她就越挑剔,有一种无名的怒火,让她排斥她的丈夫。前几天,她丈夫去外地出差了,她感到如释重负,很轻松,好像得到了解脱。

趁着一个人在家的这段时光,何染尘静下心来,觉察到了自己的这种异常。她知道丈夫对她挺好的,她不该那样挑剔她的丈夫,于是去找闺蜜倾诉,闺蜜也觉得是她自己的问题。何染尘很苦恼,听别人说鸿蒙老师很有智慧,于是她跑去问鸿蒙老师,她该怎么办?

鸿蒙老师很谨慎的回答道:“按西方心理学的说法,你的问题是有个过去的心结。可能是你小时候,有个很亲密的人,伤害过你,触犯过你的边界。因为这个心结一直没有打开,现在遇到了你的丈夫,关系很亲近,所以他成为你心结排斥的符号!你回忆回忆,看是不是有这么一段经历。”

何染尘马上反应过来,“您说道我心坎了去了,这个人就是我爸爸。我爸很爱我,但小时候他总是说我不如别人家的孩子,经常弄的我很没面子,他总是说我这的那的,他自己还不是很多事没做好。于是我就学会了针锋相对的指责他,每次当我指责完了,我就觉得我充满了力量。现在我不仅是对我丈夫我很挑剔,每次我走进一个餐厅,我都要担心他们的菜是否干净,碗筷是否卫生。所以现在我很难和别人相处。但我渴望得到大家的接受,都是我的错。都是我心胸太小,眼里容不下沙子,哦不,别说沙子,也尘土都容不小”

鸿蒙老师很担心何染尘的这种状态,于是接着说,“很高兴你明白你心里有个结,这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你刚才提到了你‘眼里容不下尘土’,很好,我眼里也容不下尘土,全世界60多亿人我相信没几个人能做到,除非练过特色功夫的。排斥尘土和沙子,是眼睛的本能。你的问题不是出在眼睛上,而是出在心的判断上。我们眼里面对的是空气,而你却把空气认定为尘土,一直想用力挤出去,所以才难受。”

鸿蒙老师停顿了一下,留了点空白,意思是让她自己想一想,“父母的责备和丈夫的关爱,究竟是向空气一般自然,还是向尘土一样碍眼?”。但这话不能直接明说,明说就会变成一种指责。鸿蒙老师的目的是想帮到她,而不是指责她。接下来就要放大招了:

“不要觉得都是你的错。周围的朋友们觉得你有问题,那是因为他们不是你,没有你的那些经历,也不是你的心灵状态。如果换做是我,我可能表现的比你更糟糕。你现在的状态也如同空气一样自然,好比,有的人吃了鱼虾啥事没有,有的人却对鱼虾极度过敏。这些都很正常。如果以后,和你丈夫和亲人相处时,你又冒起挑剔和愤怒的念头,不要通过自我否定来对抗那些挑剔的念头,越对抗,就会越产生。就让这些念头自然过去,不在行为上表现即可。这些念头,不拿起,自然也就不用放下。时间久了,挑剔和生气的念头就会越来越少,你也会恢复清净了。这正是佛家所说的'垢净不二'。经云:‘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何意?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想必这句经典大家都耳熟能详,很多小说里也经常引用,但它到...
    望断长安月阅读 4,655评论 0 1
  • 初心之前什么是心?还初心呢?一,是与不是?二,好听随便玩几嗓子就行,找的见找不见就初心了?最初在哪里?以此上溯,源...
    纵情嬉戏天地间阅读 2,444评论 0 0
  • 佛陀曾经说过,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是来受苦的。是来经历人生的磨难和苍苍。人生重要的事情是什么。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
    2c9ab22a712a阅读 1,228评论 0 0
  • 我其实是第一次听高僧讲经,说实话一直挺期待也很好奇。法师的分享主题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启萌生涯阅读 4,328评论 1 0
  • 今天感恩节哎,感谢一直在我身边的亲朋好友。感恩相遇!感恩不离不弃。 中午开了第一次的党会,身份的转变要...
    余生动听阅读 13,587评论 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