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小宝那天早上洗濑完已8点半,当他坐下正要“发挥”他的能量时,阿姨及时将剥了皮的白水鸡蛋放到孩子跟前,“吃鸡蛋”。
小宝拿起了鸡蛋,吃起来。阿姨没什么事就坐到了孩子跟前。三下两口,孩子便吃得不顺口起来,蛋黄噎人,捏在手里的碎沫蛋黄沿着孩子的上衣滚落到地板上,阿姨立即从孩子手里拿过鸡蛋,自己剥起来,一点点分着喂小宝。
小宝的妈妈林静正准备开始吃早餐,看到阿姨老年人的习惯爱插手的毛病又犯,总觉得东西洒在地上脏。以前这种情况林静已经说了好几次,孩子现在是自己吃饭养成期,会有几个月洒饭的过程,但还是得让他独立吃。
林静扭头,有些克制、又缓缓的说,“阿姨,你不用管他,让他自己吃。”
阿姨见状收了手,把鸡蛋递回去,就侧身进了厨房。
孩子吃完鸡蛋,便开始坐不住,四处晃晃荡荡,一时拿小车、一时要看动画片,林静不想多说,饭吃得差不多便进了洗手间收拾。
外面又变成两个人。不时听到阿姨和孩子又开始嚷的嚷、抗议的抗议。
隔不一会儿,两个人的拉踞战升级。
“坐下!”
接着就是孩子开始躲着跑,往小桌底下钻的动静。
然后就开始了强硬政策,“你吃不吃!”
林静迅速拧开门锁,“阿姨,他不吃不用强迫他吃”,依然保持着语气的淡定。
阿姨随即松软下来,把碗拿走了。
一切收拾停当,阿姨准备带孩子出去玩。
孩子说,“妈妈跟我们一起好不好。”
“好,等妈妈把衣服换好就跟你一起走,不过你先跟奶奶一起下去也行。”
阿姨边收拾好小包,边跟小宝说着,我们先下去吧。
“我要跟妈妈一起下去。”
“那你不跟奶奶一起下去,奶奶就先走了啊。”说着就打开门站到了门口。
孩子有点着急,一边焦急地跑洗手间门口看妈妈,一边看着已经出门的奶奶,嘴里嘟嚷着,“妈妈你快一点”然后往能看见奶奶视线的地方退了两步望去,“奶奶,你先别走。”
孩子开始央求起来,咽咽的眼圈也红了。
林静觉得不对,赶紧跑出来到门口说,“阿姨,那你别着急先等一下他。”
“恩,我晓得——”阿姨脸背对着她,瞟也没瞟一眼林静,斜着身体拨动着手机。
林静觉得今天肯定不能单独走了,决定陪孩子一起下去。刚锁了门阿姨便拿起门口的垃圾往下走,小宝又着急了,“奶奶你等我——”
林静见势安慰起小宝,“没事,宝宝,奶奶到楼下丢垃圾。”
于是两人牵着一起下楼梯。
孩子拉着林静的手往下走,刚走一层,孩子问:“妈妈,奶奶怎么不见了?”说着松开他的手要去追,林静隐隐觉得心疼。
“没事,小宝,你看,奶奶已经到一楼了,她在一楼等着我们呢。”说着朝楼道的窗户指着单元门门口,孩子看到奶奶在,顿时放下心来。又伸手牵起林静,嘴里催促着,“走,快一点,我们去找奶奶吧。”
下了楼走在小区的花园里,春天新鲜的空气扑鼻而来,林静觉得宽松了许多,暖暖的阳光照着。她牵着孩子,指着小花园里打了苞的桃花说,小宝,你看,现在春天来了,桃花都已经快开了,过几天我们就能看到粉红色的桃花了,特别漂亮。你看,柳树也发芽了呢,好看吗?嫩绿的叶子。
孩子也高兴起来。通常这个时候,孩子很默契,能接收到她的话音信息,开始跟着妈妈念,桃花、柳树、叶子,他知道妈妈要教他认他不知道的东西。
走了一会儿,孩子开始撒起娇来,要妈妈抱。林静说,“那咱们走到门口铁门的地方再抱吧”,孩子高兴起来,说好!然后自己跑到奶奶和妈妈中间,把两个人的手都牵着,林静感到手下一重,呵,他抬起两腿示意妈妈奶奶提着他往前走。
这时林静才觉得孩子算是放松下来,像是一种小小的内心世界里,希望都不要离开他的默默请求。只是孩子的诉求是那么可怜、讨好着大人。
二
林静把孩子送到商场二楼,本想和孩子告个别,看到他跑远的背影,便跟阿姨说了声“那我先下去了啊,有什么事打我电话或者微信”,便提着电脑走了。
点了杯茶,放好电脑,林静坐下来,心里愤愤的,很是恼火。不如问问认识的阿姨,问哪里有培训保姆的,就算她林静的话阿姨听不进去,去参加专业培训,听别人讲总可以吧!
正想着干脆问问上次小区阿姨的朋友是在哪儿培训的,刚拿起手机,突然一条短信进来,简简单单一行字显示出来:林静你好,家里有事不能带你的小孩了,我想回家。
她定定地愣在那儿,看来不止是她不痛快,阿姨也在忍着。
林静坐着那里,心里好像终于被捅破一层纸:走就走吧,她也还满肚子的怨气呢。最后她决定稳一稳,先把手头的事做完。回了条短信,“不管有什么事,等一会晚一点聊聊也好。”
她坐在那儿,原计划看些书,没想到被这突如其来的短信,打得七零八落。日常生活的碰撞一幕幕隐现。
林静的爸爸帮她找到这位阿姨时,是托公安局的朋友帮忙找的,要有体力,能带孩子,会做饭,其它的,对孩子有点耐心、人干净就行。千挑万选,双方见面都还满意。答应这桩事件之前,阿姨提出来要来见见林静夫妻,说是看看孩子和家长。林静觉得这人有谱。
林静爸爸告诉林静,说阿姨是个能耐人,只是家庭条件比较差。老公没了,有一儿一女。并叮嘱,平时能带过的,就带过,少讲究一点。
新年过后,阿姨一个人上了火车,来了林静家。行李一放,把家里平时要用到的电器、孩子饭食、各东西归置,问个仔细。家务活麻利又干净,7点起床,做早饭,洗碗等等。
最开始的一星期林静带阿姨熟悉周边环境,买菜、做饭、陪玩等等,孩子慢慢熟悉了新阿姨,才让他们单独相处,从简单的带下楼,到离开一个上午,到离开五六个小时,最后白天时间完全交给她。
可以说过渡的非常顺利。
三
没想到的是,半个月过去,矛盾一件件显出来,林静实实打了个寒噤。
她只知道阿姨不用微信,教教都会了。后来才发现手机也少用,林静教她发微信语音,试了两天都按不准中间的钮,到现在,会发了,却从来不看。林静问过几次孩子情况,没一条回过;阿姨爱收拾,见不得家里乱七八糟的东西摆在跟前,觉得没用的直接就飞进了垃圾桶;
孩子的各类玩具,积木、切菜用具各种水果、乐高拼装她跟处理垃圾似的哗哗倒进收纳桶;又嫌碍事,把林静的快递包一个个拆开,把包装盒扔掉;
再接着,就是家里的电器开始坏,墩布拖把折断了,电饭煲内胆泡一整夜没法煮饭。可林静觉得最不思议的是,她发现阿姨把孩子两岁生日摄影时他们写给孩子的信当垃圾丢了。
问起来她毫无反应,“我看着是封信就丢了。”林静气不过,心想当是废纸丢了就算了,知道是信还丢,这能说得过去吗。
慢慢,林静也看出来,这阿姨,是个粗人。
体力活可以,干劲足,从不耍懒,把家里安排得妥妥当当。但待孩子,基本是农村妇人一套待孩子的强势思维,嘴里常常挂着“快快快”,起床冷言相向,睡到这个点还不起。饭不吃怎么行,快点吃。别动这个,那个抽屉别打开,不许扔东西,不要哭,哭奶奶就不喜欢你。一到饭点就把电视打开,孩子不闹好喂饭。林静看在眼里,心痛。一个原本自由、有想象力、有界限分别力的孩子,没几天就整得木木的。
这些还好,林静觉得最难的,是阿姨不会普通话。心情好能勉强挤些家乡普通话,一正经做事,全是乡音,林静见着孩子慢慢的被影响,吃饭说“奇饭”,喝水成了“豁水”,拉臭成了“屙屎”,但也只能忍着,这来了不到俩月,想一下都好也不可能。
陪孩子讲故事,一页书常常孩子已看完这页猜出下页情节,她还在aoe地一个字一个字认,什么意思都顾不上。林静有时觉得,阿姨很强制。孩子不吃饭就一把把孩子抡到自己腿上,灌鸭子式给喂进去,哪里跑!
她说,“这样灌他以后只能对吃饭更逆反,无论如何,吃饭是个享受的事,还得让他自己吃。哪怕饿两顿都行,几个月就好了”。
发展到最后,便成了硬碰硬,“你吃不吃!”“你不吃饭奶奶就生气了,再不带你出去玩了!”
要不就是强列命令:“坐下!”
林静有时看见了会说几句,但慢慢的,阿姨不再往孩子跟前凑,直接就上厨房干点活、洗洗孩子衣服。林静发现,她的躲,和以前阿姨的躲不同,以前的阿姨是找闲,和孩子陷在一起不自由,做点家务多自在。但这个阿姨,她的撤退,更像是一种“妈妈一出现,我说话不管用”的暂时退场。
四
最近,林静在家发觉儿越来越不对劲,从前儿子可以跟妈妈轻轻松松告别,不害怕离开。听得进妈妈说的多吃两口肚子的小精灵会高兴、能开火车的话。现在,孩子要么突然冒一句,“妈妈,你不要生气好不好?”“妈妈,你别走,陪我好不好?”要么就是林静编的话孩子脸上完全一副你们的骗人鬼话我才不信的表情。
林静奇怪,怎么会变成这样?胆小恐惧,以前只要妈妈在,谁走了都无所谓。
林静知道,这个阿姨太要强,做事急躁,孩子不听话就理所当然地用大人的方式吓孩子,自以为一时半会能奏效就行。可换来的却是孩子变本加厉地反抗,叛逆。
而就在今天,就在刚才,阿姨也积蓄了她许多的不满意,一下发出来,就是直接要走了。
坐在位置上,林静左思右想,心里也气,甚至想好了大不了请个小时工到家里帮忙做饭、洗衣,孩子她来带。可,请人的难度和孩子又得重新来过再适应一个人,是多么的难。她细细回味,觉得阿姨有阿姨的好。她一心干活,从不挑拣,有时她晚上回来没吃饭,二话不说阿姨就上厨房炒菜。虽然带孩子缺乏方法,强制又蛮劲,但无论如何,对孩子的本心还是出于爱。
而阿姨自己呢?林静回想起她的样子,觉得阿姨的确是憋得狠,一个在工厂做工的女工,靠多劳多得锻炼的一身体力与人际认同,怎么到了这个一线城市,来带个娃,就不行了?你保证他喂饱、穿暖、别出安全问题,不就是最大的任务嘛!
可林静却觉得,现在的孩子不缺吃不少穿,你饿他两天也饿不死,但很可能你一句话,会给孩子造成一辈子的不安全感和伤害,这是看不见的隐患。阿姨越不在乎,林静就越不放心让孩子和阿姨独处的时间过长,有时事情没做完就收了东西往家奔。
林静甚至理解她,那样的家庭环境,丈夫不在,两个孩子,她支撑起一个家。但是林静能妥协吗?是的,一个阿姨的任务好像看似会做饭、能料理生活就可以,但是就算是吃饭、料理生活,没有哪一件事是不需要跟孩子交流、沟通的。但是她能交流吗,会沟通吗?如果不会可以慢慢调整、学,可阿姨不认可,不觉得有必要要这样做,那就难说了。
想到这,林静觉得有些话,有必要跟阿姨谈一谈。
到了家,阿姨先发了话,“上午短信收到了吗?”
她说,“阿姨我给你回复了啊,说晚一点聊。”
“我家里母亲担心我走这么远的路,腿摔了。我这个人,是个开心的人,心里不能挂事,以前落下神经衰弱的毛病,最近因为我母亲的事老睡不着,家里我也不放心。加之你的孩子我总是带不好哄不好,我也着急为什么你一回来他就不要我,有时一着急就跟孩子发脾气。”
林静心里知道,家事不是一两天就有,老太太有人照顾,不然她早走了,这会儿也是一个理由。
林静说“阿姨,所以我是说您在带孩子这块经验还是少一点。有一点您还是得要知道,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爷爷奶奶带得再好再爱他,都不如爸爸妈妈亲热,这是天性。这个事实你一定要明白,而且真的没必要去为此觉得很难受。”
“我就是想带好他,但是我能力有限,总是想做做不到。有时我好心跟你孩子讲个故事看个书,他就不耐烦跑开了,他不喜欢我给他讲。我很不舒服,你们再看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人。”
“阿姨,您有您的决定和想法,如果说哪个人真的说要走,强行留肯定是留不住的。”
“对”。
“不过,阿姨,不管今后您在还是不在我家,我也想今天有些话哪您说说。”
“我觉得您今天说要走,是不是因为我最近话说得有点多?我想一个您还是得体谅我们年轻人,也都是父母心。二是我还得跟您重新说明一下,我说的那些,都是一个最低要求,我只是希望您不要老是说一些话去伤害小孩子,别说你再不怎么样奶奶就不喜欢你,就走了,你不吃饭你妈就生气了。好好的一个孩子,听了这些话哪个不胆怯。一个孩子3岁前的安全感建立,太重要了。”
“您不能为了喂两口饭下去,为了让他听话,就要挟他,你们都太大人意志了,也很难低下身子去了解孩子的心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语言的伤害比两顿饭不吃,少出去玩几次都要严重很多。同时也不能老去和一个孩子硬碰硬,你那么大声地呵斥他不许做这不许做那。”
“座下!如果我要做什么事,用这种语气命令你,反复跟你说,你会怎么想?但凡是一个人,都不喜欢听别人的命令。别谈一个小孩。所以小宝才会越来越不听你的话,行为越来越逆反”。
从林静说“安全感”这个词开始,阿姨就开始用小指挖自己的耳朵,像挖出来什么,还用指甲往外弹得发出咝咝的声音,不耐烦中有种林静很做作鬼讲究的样子。
林静看着,觉得好难。人与人之间的隔阂,真的太难了。她看着阿姨,感觉就像一堵铜墙铁壁,怎么穿都无法穿过。
她好吗?她好。她勤快、能吃苦,耐得住无聊的生活。她有眼力见,会看形势,热心肠。
她不好吗?她有种种不好,她没文化,不尊重知识,心里无物。她把孩子玩具袋子无所谓地扔起来,她嫌弃林静四处丢散着的书,就像医院清洁工嫌弃怎么每天源源不断有屎,给她制造麻烦。
林静脑子嗡嗡,阿姨开了口,“有些事情我是真的想改变,我觉得憋得慌,有力使却使不到地方,我改变不了,都是我的错,我怕耽误你家小孩。”
林静见势,觉得看来有些话是不得不说了。
“阿姨,改与不改变,有时只是个方法问题,但是你是真的改不了,还是因为你自己太能干太强势,觉得憋屈而不想改!”
“你是有创造能力的人,你的房子、你的儿女,都是因为你才有今天,你是能干人。但是,我也觉得奇怪,我和孩子爸爸去你家见到您儿子的时候,为什么阿姨这么利索一人,您儿子是那个样子,快30岁了连普通的社交、打个招呼都不会?一点生气都没有。”
“现在我看到您这个人,我能懂为什么了,因为你太强了,你管的事情太多了,你觉得家里只有你说的才是对的。对于孩子的行为只要你觉得无用,你都抱着冷言冷语或者责备的心态,孩子畏畏缩缩,时间久了,他就会变成一个不自信,没有想法、没有生气的孩子,就变成了你心里听话的孩子。但是你的方式真的对吗?现在的情况如何呢?你让你儿子在亲戚的工程队做工干活,就成了现在有活就做,没活就无收入的状态。但这是你的安排,因为你安心。可是如果逃出你的安排,他会自己做决定,会有自己的想法吗?没有。你到我家来你之前说的要求我难道不知道吗!介绍活也好介绍对象也好,我敢随便给你介绍吗?你是有要求的人,我能随随便便就让你的儿子上项目上工地干活去吗,出了安全问题怎么办?怎么给你交代?!”
说完这些,林静一下痛快了许多。
阿姨坐着那,一言不发。长时间的沉默。
“你们都是有文化的人,这些话我说不出来,但是你的话说到我心坎去了。”
两人都安静地坐在那,眼见着墙上的钟指向六点,阿姨起身进了厨房。林静拿起手机乱翻,好赖也就这样了。
奇怪的是,从厨房传出一串串高兴的歌声,以前从没有过。
五
第二天,照例林静在洗手间抱着孩子,阿姨倒水,拿沐浴露给小宝洗。
阿姨等待林静给孩子穿上裤子的时间里,问了一句,“你孩子是不是经常流鼻涕?”
“没有啊,可能是过敏性体质,一吹风就流鼻涕像感冒。”
“我也怕带不好你的孩子,怕他感冒。”
“那也很正常,这么点孩子,春天怕花粉过敏,有时得留心手足口,秋天得提防秋季腹泻,冬天爱感冒发烧,都很正常。”
接着阿姨又开始数落孩子在上课时老爱扔东西,把乐器一扔就打着别的小朋友,在家也爱乱扔东西推凳子。
林静听着没出声,以前阿姨可没在她面前数落过孩子,她抿嘴笑了起来。然后高兴地抱着孩子出了洗手间,像默默对孩子示意了一下,“行了,咱不担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