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 读后感

关于傅雷家书,看下来和我想象得没什么差别,父慈子孝,有教育意义,确实是可以作为中小学生的必读书单。虽然书中内容平平淡淡,不过有打动我的地方。

看了书中傅雷的第一封信,就是傅聪刚刚去留学的信,傅雷那几天吃不下,睡不着,还总是流泪,每次想到自己在儿子童年时太过严厉就十分后悔。我没有想到那个从傅聪小时候就向来严厉的父亲,在信中有那样敏感脆弱,低声下气的表现,曾经在《这一夜雍正夺嫡》里作者说道,康熙帝言辞切切,潸然泪下,对太子言听计从,同意他的许多荒谬的要求,哪怕太子打大臣亏公款皇帝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希望他能有所长进,当时我真的是不大相信的,可是看了傅雷那一封又一封不厌其烦的家书,作为一个父亲也有敏感,有疑心的一面,一方面担心儿子嫌弃自己啰嗦,嫌弃自己想法落伍,另一方面却又无法彻底放下心的嘱咐,我想,可能慈爱的父亲都是一样的。

相比起来,我想起从小带大我的爷爷。他身上有太多优点,比如做人做事的态度十分严谨,每次都把别人拜访他以及送的礼物记录下来,把每天的支出,每个月的收入都按类划分记录下来,如果不是他这样认真仔细地操持,大小事务不会那么井井有条。很可惜我被他带大的那么多年,也没能学到他的几分精髓。直到现在,已经去世将近五年的他,还总是出现在我的梦里。

在最近的一个梦里,他看着我感慨地说,你好像长高了很多。就像很遗憾,他不能在错失的这几年,看着我成长。而每次等到醒来,我只能怅然若失地意识到,爷爷早就走了。

长辈对我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但是我们总会和他们诀别。看完书,我饶有兴致地搜了一下傅聪的一生。

他真的成为一个很厉害很厉害的音乐家,让我比较意想不到的是,他和弥拉在十几年后离婚了,在信里虽然也暴露出傅聪和弥拉的一些小矛盾,但绝不会想到他们分道扬镳。傅雷多次和傅聪分享自己的婚姻经历,甚至在外孙出生时,也不忘嘱咐,在刚孕育孩子时容易争吵起来,一定要彼此忍让。希望傅聪能和弥拉共度一生。在他死后傅聪前前后后结了三次婚,大概是他始料未及的。而反过来想,如果傅雷在世,大概也不会让傅聪这样任性的了。

在看到书中一半的时候,我强烈地有种"傅聪真的是个不孝子"的感觉,为什么傅聪永远不能主动一点地写信回家,为什么总是要父母三番四次,四次三番地强调,要求甚至是恳求,都不能做到按时给父母写写信,为什么永远不能体谅一下自己的父母,傅雷要强,最艰难的时候靠傅聪才得到一些救济的物资,他心里过意不去,即使安慰自己说,向自己亲生儿子要点东西是无妨的,他仍然摆脱不了那种别扭的感觉,可不管怎样,只要傅雷夫妇不说,傅聪就不问不关心。傅雷在身体状况已经很差时,都坚持着给傅聪抄写他喜爱的书籍给他寄过去,一写就是几万字。而傅聪,等到结婚生子,事业有成,而父母尸骨早已腐化才回国。读到这些地方的时候,内心仿佛有一股愤愤不平,仿佛我才是付出的那一方。

直到把整本书都读完,我又忽然释然了。很多事情在文字中是无法体现的,我又怎么知道,傅聪在国外经历过多少辛酸,有多想念自己的祖国?我又怎么知道,傅聪在得知自己的父亲母亲愤然离世消息时会悲伤到什么程度?

毕竟我不是傅聪,他的一切,其实我并不了解。

看到傅聪终于成为一代赫赫有名的音乐家,好像傅雷夫妇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如果他们能看到儿子的成就,想必十分欣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傅雷家书》,主要由傅雷写给儿子傅聪的200多封信集结成册,也是8月份添香读书群共同阅读书目之一。后来才听说,书信...
    野蔷薇1986阅读 2,472评论 2 21
  • 书信作为万里相隔的亲人之间维系感情的方式,自古至今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而一对父之间的通信,能产生如此大的影...
    bd9db9608711阅读 1,522评论 0 29
  • 要回头写读后感时,我觉得很不容易。因为全书收录的这些家书,可谓篇篇精彩,字字珠玑,做笔记或任何总结概括都有可能损...
    novelmascot阅读 525评论 1 1
  • 提起家书,最有名的莫过于曾国藩和傅雷,今天看了《傅雷家书》的前言部分,是傅聪写的几封家书,在出版说明中介绍了傅雷的...
    苏步哲阅读 593评论 0 1
  • 1、初识手帐 第一次看到“手帐”这个词是2015年年底在一篇关于日本人手帐的新闻里,只看一次,就被那些可爱的胶带...
    顾念秋_阅读 492评论 4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