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影》,通片颜色,只看到4种,黑、白、灰、红。
黑,为主要颜色,宫殿、衣服、山洞密室,整体以黑为主,呈现出一种很沉的风格,也象征着权欲征伐。
白,白色只出现在了衣服和纸上,作为很少的一个点缀,出现最多的是影子和小艾的身上,想表达的或许是整个影片中的人物,也就是这两个人,是比较纯净的。
灰色,整个电影,都在下雨,天空都是灰的,阴沉的灰色,就是影片的格调,这个格调就是压抑。
都督比武败后,在山洞中的压抑;影子因不能违抗、不想违抗命令的压抑;主公委屈求全的压抑。
这个格调,也象征着一场战争的蓄势待发,七日的下雨,只为等待水漫入口,趁机攻城,七日的准备,只为与杨苍一战,为了小艾而战。
红色,血色,见血的场面,无不是血淋淋,虽不比国外的一些片子,但是在国内来说,也算比较血腥了。最后影子在主公身上找位置然后把剑缓缓插入的动作,更是血腥得让小艾颤抖。
2
影片也用了很多反转,主公一开始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懦弱无能的庸君,委屈求全,甚至连妹妹都要嫁与人为妾。
到最后才发现,他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懂得利用。
看到快要结束的时候,以为都督已死,主公就是最大的赢家,收复失地、诛杀都督、拉拢影子,却到最后一刻才知道,都督竟顶住了主公派来的杀手,并刺杀了主公,欲成为新王。
影子一向看着像是一个江湖的侠客般的性格,不是一个残忍的人,到最后,在他说要给主公找御医时,还差点以为他是忠义的,谁知道,他却在慢慢地在主公身上找位置,找一个适合伪装现场的插剑位置,成为了最后的赢家。
庆功宴上田战走出宫殿时的那个看着像正面的背影,或许就是预示着这一切的反转。
3
在这一场权欲的争斗中,每个人都在变化着。
主公开头懦弱无能,以为是善良的,最后为了得到影子的效忠,或者说,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王位,派人杀了影子的母亲。
影子,前面的大部分,他都是一个被权谋所利用的棋子,如上面所说,是一位侠客,应该是有仁义之心的,但是看到他在主公身上找位置,并把剑慢慢插入时,他的变化便显现了。
小艾,在影片的最后几秒之前,看着都是善良的,她看着影子把剑插入主公身体时,她不停地在颤抖,在影子过来安抚她时,她是抗拒的,最后,她还想冲出去,向众大臣说明真相,可是,即将打开门的时候,我们看到,她停顿了,眼神已经起了变化。
这几个人的变化,都是在这一场权谋的游戏中,被斗争熏染所致,变得冷漠,变得残忍。
4
影片还大量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比如真假对比,实虚对比,正反对比等。
最明显的是颜色的黑白对比,太极图颜色的对比,影子被贬为庶民前后的衣服对比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对比,导演想要表达的或许是那个年代、那种不同身份、不同目标之间的差别。
人物情绪的对比,主公之前的委曲求全,和最后庆功宴上的肆意大笑;影子白天的严肃坚强,和夜里的缩成一团;都督平时的压抑,和在山洞中眼看胜利在望时的得意。
都督被杀手前来诛杀,看似会死,实则没有死,镜头的转换,还为后来的反转埋下了伏笔;主公看似昏庸,实则也将权谋玩得炉火纯青。
影,就是虚幻的代表。影片中,从“没有真身,哪来影子”到“没有真身,也有影子”,总结了虚实之间的来回转换,正反之间的界限不清,这两句话也正是影片的点睛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