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毕业的最后卖猪肉去了,上学一点用都没有。」
「那谁谁小学没毕业就做生意去了,现在别墅都有了!」
「医生都吃回扣的,新闻天天报道,医生都没良心的,千万被他们忽悠做检查!」
「知乎上都是年薪百万的海归和985,我的人生太失败了……」
「幼儿园老师打孩子成风,孩子还是放在家里比较安全。」
……
这些言论,你或多或少都曾听说过,甚至可能也这么想过。
我们每天都在接收各种各样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大部分并不是我们选择的,而是经过媒体的过滤,呈现在我们眼前。这里的媒体不仅是传统新闻媒体,还包括各种自媒体,和微博、知乎等具备社交性质的社交媒体。如果你想尽量真实客观地看待世界,不被媒体操控,也许你需要对抗两个生物本能。
本能之一:认知聚焦
认知聚焦:人会提高已知信息的权重,忽视未知的信息。从而混淆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真实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这个问题我们永远无法回答,个体的生命有限,而世界之大、变化之快,没有人能够真正了解真实世界的样貌。「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但是我们知道世界有一定的分布规律的。例如,一个城市中,相对而言,贫民和富翁都只占极低的比例,大部分人都是处在中间水平的平民百姓。在智商分布上,天才很少,智力缺陷的人也很少,大部分都是智商够用的普通人。对全国的医生而言,一定有那种拼命吃回扣的黑心医生,但是大部分都是救死扶伤的好医生。
如下图,真实世界中,大部分都是代表普通现象的圆形、方形、菱形和三角形。只有很少是五角星,比如极端富有和贫困的人,比如极高和极低智商的人,比如黑心医生。
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作「正态分布」——极端值很少,中间值很多。
大多数情况下,真实世界长得就像这样。但是,如果你是媒体从业者,尤其是新闻从业者,你会报道普通的事情,还是报道极端的事情?「北大毕业生年薪20万」与「北大毕业生回家卖猪肉」,这两个稿子你觉得哪个更吸引人?
媒体行业本质上就是要追寻那些不常见的现象,使之为大众所知。「新闻」重在「新」字,陈词滥调必然没有读者,一定要寻找那些让人耳目一新的消息。这原本是极好的。
但是,现在媒体竞争太激烈了,渐渐地都拼命报道「新奇」的事情。世界上的每天都在涌现无数信息,而媒体像巨大的筛子,将他们认为「有看点」的事情筛选出来,再通过微博、微信、客户端推送给我们,于是我们看到的世界就是经过媒体过滤后的世界,一个充满了极端值的世界。
如下面这张图。圆圈聚焦镜里是媒体向我们展示的世界。如果没有其他信息来源,我们很容易就认为这就是真实:不上学的最后都成了大老板、医生都是骗钱的、幼教老师都是虐待狂……我们会将认知聚焦在这些极端值上,而忽视了世界「正态分布」的特性,从而混淆了主观认知世界和客观世界。进而,这种认知会指导我们的行动,比如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怂恿大学生退学。
应对的方法是「扩大信息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通过广泛的阅读和行走,获得对真实世界的认识。同时,要随时提醒自己,记得世界本质的特性,媒体报道的是「片面的事实」,防止自己陷入那个圆形的聚焦镜中。
本能之二:调整心理阈值
人会根据近期的经验调整自己的心理阈值。
吸毒难戒。因为毒品提高了对「快乐」的期待,日常生活所带来的快乐远远不能满足一颗被毒品绑架的大脑,它会不断要求更高、更大的快乐,使吸毒者迈向更深的深渊。同样,当你落入前面提到的圆形聚焦镜中,每天接触的信息都是媒体精挑细选过的,你的心理阈值就会随之调整——每天逛知乎的人,会发现世界上怎么这么多海归和985,这么多人的都能月入几万,甚至有人还提问如何解决的逛知乎所带来的失落感。
调整心理阈值本来也是很好的生物机制,这样我们就能够为了更好的生存和生活一点点向前迈进,同时也是一种保护机制。但是,也许本来某人月收入8000,过得也很开心,结果因为大面积的「月入两万」而对自己的生活产生了怀疑,而这种「月入两万」的现象其实只是社交媒体过滤后的片面世界。
我并不否定努力追求更高收入的意义,我试图批评的是因为透过扭曲的聚焦镜所导致的心理落差,而这种落差会带来过度焦虑。
如果根据真实世界的情况,而调高了心理阈值,那么这种心理上的落差感会使得人寻找解决方案,弥补差距——这很大概率有效的,因为这种落差是真实的。但是,如果因媒体过滤后的扭曲世界而过分提高了心理阈值,那么所产生的焦虑感往往是不可解的——因为这本来就是虚假的、不存在的,这种徒劳无功是世界规律所决定的。
假设某人的生活品质在B点,而他正常所接触的人的生活品质都比他高一些,处在A点。这时候,他想努力从B到A,成功的概率是较大的,因为A点并不算一个特别极端的值。但是如果他总是逛知乎,觉得生活品质只有在A++才不算Loser,那么他的努力往往会白费功夫,留下的只有无尽的焦虑。因为A++是一个罕见的极端值,只是知乎的社交过滤让他觉得世界充满了A++的人。
避免自己高分提高心理阈值的方法,其实还是上述的「扩大信息源」。当你接触越来越多的信息后,你所看到的世界就会逐渐地向正态趋近。
注:所提到的「认知聚焦」可能在心理学中没有对应的术语,这是我根据自己的经验所制造出来的一个词汇,只是为了描绘这种现象。如果你知道心理学中的相关理论,欢迎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