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一面面经
最长连续子序列
对象判活
判断一个对象是否存活有两种方法:
1\. 引用计数法
所谓引用计数法就是给每一个对象设置一个引用计数器,每当有一个地方引用这个对象
时,就将计数器加一,引用失效时,计数器就减一。当一个对象的引用计数器为零时,说
明此对象没有被引用,也就是“死对象”,将会被垃圾回收.
引用计数法有一个缺陷就是无法解决循环引用问题,也就是说当对象 A 引用对象 B,对象
B 又引用者对象 A,那么此时 A,B 对象的引用计数器都不为零,也就造成无法完成垃圾回
收,所以主流的虚拟机都没有采用这种算法。
2.可达性算法(引用链法)
该算法的思想是:从一个被称为 GC Roots 的对象开始向下搜索,如果一个对象到 GC
Roots 没有任何引用链相连时,则说明此对象不可用。
在 java 中可以作为 GC Roots 的对象有以下几种:
- 虚拟机栈中引用的对象
- 方法区类静态属性引用的对象
- 方法区常量池引用的对象
- 本地方法栈 JNI 引用的对象
哪些GC算法
1\. 标记-清除:
这是垃圾收集算法中最基础的,根据名字就可以知道,它的思想就是标记哪些要被
回收的对象,然后统一回收。这种方法很简单,但是会有两个主要问题:1.效率不
高,标记和清除的效率都很低;2.会产生大量不连续的内存碎片,导致以后程序在
分配较大的对象时,由于没有充足的连续内存而提前触发一次 GC 动作。
2\. 复制算法:
为了解决效率问题,复制算法将可用内存按容量划分为相等的两部分,然后每次只
使用其中的一块,当一块内存用完时,就将还存活的对象复制到第二块内存上,然
后一次性清楚完第一块内存,再将第二块上的对象复制到第一块。但是这种方式,
内存的代价太高,每次基本上都要浪费一般的内存。
于是将该算法进行了改进,内存区域不再是按照 1:1 去划分,而是将内存划分为
8:1:1 三部分,较大那份内存交 Eden 区,其余是两块较小的内存区叫 Survior 区。
每次都会优先使用 Eden 区,若 Eden 区满,就将对象复制到第二块内存区上,然
后清除 Eden 区,如果此时存活的对象太多,以至于 Survivor 不够时,会将这些对
象通过分配担保机制复制到老年代中。(java 堆又分为新生代和老年代)
3\. 标记-整理
该算法主要是为了解决标记-清除,产生大量内存碎片的问题;当对象存活率较高
时,也解决了复制算法的效率问题。它的不同之处就是在清除对象的时候现将可回
收对象移动到一端,然后清除掉端边界以外的对象,这样就不会产生内存碎片了。
4\. 分代收集
现在的虚拟机垃圾收集大多采用这种方式,它根据对象的生存周期,将堆分为新生
代和老年代。在新生代中,由于对象生存期短,每次回收都会有大量对象死去,那
么这时就采用复制算法。老年代里的对象存活率较高,没有额外的空间进行分配担
保,所以可以使用标记-整理 或者 标记-清除。
知道那些垃圾收集器
Serial(英文连续)是最基本垃圾收集器,使用复制算法,曾经是JDK1.3.1 之前新生代唯一的垃圾
收集器。Serial 是一个单线程的收集器,它不但只会使用一个 CPU 或一条线程去完成垃圾收集工
作,并且在进行垃圾收集的同时,必须暂停其他所有的工作线程,直到垃圾收集结束。
ParNew 垃圾收集器其实是 Serial 收集器的多线程版本,也使用复制算法,除了使用多线程进行垃
圾收集之外,其余的行为和 Serial 收集器完全一样,ParNew 垃圾收集器在垃圾收集过程中同样也
要暂停所有其他的工作线程。
Serial Old 是 Serial 垃圾收集器年老代版本,它同样是个单线程的收集器,使用标记-整理算法,
这个收集器也主要是运行在 Client 默认的 java 虚拟机默认的年老代垃圾收集器。
Parallel Old 收集器是Parallel Scavenge的年老代版本,使用多线程的标记-整理算法,在 JDK1.6
才开始提供
Concurrent mark sweep(CMS)收集器是一种年老代垃圾收集器,其最主要目标是获取最短垃圾
回收停顿时间,和其他年老代使用标记-整理算法不同,它使用多线程的标记-清除算法。
Garbage first 垃圾收集器是目前垃圾收集器理论发展的最前沿成果,相比与 CMS 收集器,G1 收
集器两个最突出的改进是:
1\. 基于标记-整理算法,不产生内存碎片。
2\. 可以非常精确控制停顿时间,在不牺牲吞吐量前提下,实现低停顿垃圾回收。
对象头、markword
实例对象包含了对象头和实例数据
对象头又包含了markword和类型指针,如果是数组类型,还包含了数组大小
markword存放了锁标志位信息,类型指针存放的是当前实例对象所属类型
类加载器、类加载机制、准备和初始化在干什么
类加载器:
JVM中有三个内置的ClassLoader
BootstrapClassLoader(启动类加载器) :最顶层的加载类,由C++实现,负责加载 %JAVA_HOME%/lib目录下的jar包和类或者或被 -Xbootclasspath参数指定的路径中的所有类。
ExtensionClassLoader(扩展类加载器) :主要负责加载目录 %JRE_HOME%/lib/ext 目录下的jar包和类,或被 java.ext.dirs 系统变量所指定的路径下的jar包。
AppClassLoader(应用程序类加载器) :面向我们用户的加载器,负责加载当前应用classpath下的所有jar包和类。
类加载过程:
加载-连接-初始化
连接又分为:验证-准备-解析
准备阶段:将变量赋值为初始值,例如代码中的 int a = 100,此时执行的是int a=0;
初始化阶段:执行init方法,将a=100,赋值为我们指定的值
HashMap原理、扩容
hashmap底层,jdk1.7之前使用数组+链表+头插法(会导致死循环),jdk1.8之后使用数组+链表(树转链表6)+红黑树(链表转树8)+尾插法(解决多线程下死循环问题)
扩容:每次扩容为原来的2倍,同时旧元素需要rehash,重新找自己在数组中的下标值
HashSet、Hashtable
HashSet:
特点:无序,元素唯一
底层使用HashMap,存放的值放在hashmap的key,保证元素唯一,value为一个固定的Object对象
HashTable:
特点:一个线程安全的key-value结构,元素操作方法都加了synchronized关键字,key-value都不能为null(快速失败),对比hashmap,hashmap的key-value可以为null
ReentrantLock、AQS
ReentrantLock 类内部总共存在Sync、NonfairSync、FairSync三个类,NonfairSync与 FairSync类继承自 Sync类,Sync类继承自 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AQS)抽象类,java并发包下基本上都继承了AQS来实现一些线程安全的包
synchronized的改进
说起synchronized和ReentrantLock的区别在1.8之前synchronized是重量级的,他是jvm层面的的实现,ReentrantLock是java代码层面的实现,但是在1.8之后,synchronized关键字使用了锁升级的方式,这样使得synchronized也不那么重量级,效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mysql引擎
Innodb:默认引擎,支持事务,外键,表锁,行锁
myisam:支持全文索引,不支持外键,表锁
csv:数据字段之间使用逗号分割
memory:内存数据库,读写快,但是数据库重启数据就没了
...
mysql索引:
索引使用了B+树的数据结构,特点:只在叶子节点存放数据
以下内容针对innodb引擎
索引分为:
主键索引(聚簇索引):叶子节点不但存放了主键,还存放了具体的数据,即索引即数据
二级索引(非聚簇索引):叶子节点存放的是指定索引列和主键值,使用二级索引时,如果二级索引不包含所有需要查询的列,那么就涉及到回表,即通过二级索引找到主键值,在到主键索引中查询具体的数据,如果该二级索引包含了所有需要查询的字段,例如一个索引包含了name和age字段,sql为"select name,age from user where age = 18",这种就不需要回表查询,这样的索引又可以称为覆盖索引
mysql隔离级别、幻读
读未提交:会读取到其他事务执行了但未提交的数据,会发生脏读
读已提交:只能读取到其他事务提交了的数据,解决脏读,但是不可重复读(比如读取了一条数据值为100,然后另一个事务更新值为200提交,事务1再查询,发现跟第一次查询的不一样了,就导致了对同一条数据不可以重复读取)
可重复读(默认隔离级别):使用MVCC版本控制,来防止不可重复读,但是会出现幻读,例如一个事务查询id>10的数据只有一条,然后事务2又插入了几条数据>10的数据提交,事务1再查询,会发现除了第一次查询出的1条还多了几条,好像出现了幻觉
串行:最高级,一个事务执行完才会执行另一个事务,但是效率不高,并发性低。
spring aop的实现机制?动态代理的实现机制?
实现机制:动态代理
如果要代理的类实现了接口,那么使用jdk代理来实现,添加自己的代码,生成新的类
如果要代理的类没有实现接口,那么使用cglib来进行实现,动态更新字节码,添加自己的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