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世界读书日。在wb上看到这样一段话:“物质的贫穷,能损害你一生的尊严,精神的贫穷,能够耗尽你几世的轮回。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没有白读的书,你触碰过的文字,会在不知不觉中,帮你认识这个世界,会悄悄地帮你,擦去脸上的肤浅和无知。书便宜,但知识并不廉价。虽然读书不一定能够功成名就,不一定锦绣前程。但它能够让你说话有道理,做事有余地,出言有尺读,嬉皮有分寸。读书和赚钱,是人生最好的修行。前者让人不惑,后者让人有尊严。”
三毛曾说:“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近来重温《小王子》有所感悟。里面批判了“大人”的想法:现代社会所谓的理性化——试图用客观的标准体系来界定和衡量主观的价值意义。
我想,阅读是个人兴趣,不能用客观的标准来界定主观的意义。
我在阅读中,与作者及人物产生共鸣,投射到自己生活里去,进而鼓励自己勇敢面对困难。
书中一些意境描写,让我感受到现实中微风吹过竹林、雨滴落在屋檐、阳光透过森林、夜空闪烁的星星…都格外美好,让自己变成一个有仪式的生活爱好者。
就如读汪曾祺的书,一草一木都充满艺术性,无形中培养人文情怀;就如读《月亮与六便士》,不自觉地被书中的生活艺术性感染;就如读《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向往智慧和快乐,快乐却更难得一些。这些“瑞物细无声”的,是心灵的满足,难以用具体的指标去衡量。
世界读书日,谦逊地坚持读书吧。如大江健三郎所说:“从书呆子变成读书人,再从读书人变成知识分子。”
重要的不是读什么书,而是去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