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到了/我的收获】
1、当我们和孩子都被强烈的愤怒情绪淹没了时,可以采取和孩子相互分开,休息一下的方法,让自己冷静下来后再和孩子联结,并和孩子分享自己让情绪完整流淌的方法。
2、父母被激怒时,最重要的是让自己慢下来,在责备和惩罚孩子之前,暂停向内看,去真正体会、细致观察自己的身体感受,并进行反思,追踪自己的“情绪触发点”。通过类似画冰山的方法,真正了解自己的情绪。
3、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
同时我们要看到,孩子不是在做坏事,他是在挣扎,他不需要父母的愤怒纠正他,他需要的是共情和有爱的联结。
4、人都会生气,对自己慈悲一点。
【我的感受】
这两次的课程都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生活中当我和孩子都被强烈情绪淹没时,我时常只是看到了孩子不好的行为,却关注不到孩子行为背后的真实需求,更是把“给到孩子共情与联结”忘到脑后,然后试图用自己更强烈的愤怒来纠正孩子的行为,结果陷入权力斗争中,两败俱伤。
吼叫之后,是长时间的自责与内疚,陷入恶性循环中。却没有去深思激怒自己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这个需要自己通过“追踪情绪触发点”找到触发点的来源,只有这样自己才能够平和对待孩子的行为,并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真正情感需求。
【我的反思】
真正带来改变的是去做,这次课程提到的追踪“情绪触发点”,其实类似于画冰山。冰山这个工具三年前就学过,但真正去画的并不多。看来接下来要把这个工具真正用好。
孩子被情绪淹没时,更需要父母的理解,渴望父母能满足他的需求,渴望父母的共情和充满爱的联结,这是需要自己多加注意与练习的。
当然,我也要对自己宽容与慈悲一些,减少自责与内疚。
【我准备采取的行动/实践】追踪自己的“情绪触发点”,尽早记录自己的触发点,并花时间体会自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