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同事家庭旅行去了杭州,在西湖足足玩了五天。回来后,另一个同事问她,杭州好玩吗?她回答是,不去会后悔,去了更后悔。
我心中冒出无数个黑人问号脸的表情包。你说什么?杭州西湖诶,多少人向往的地方,怎么会后悔呢?
我没有细问原因,我再把同事例子举到文章里,大概需要把所有同事都拉黑了才能发表文章。不,我会被同事主动拉黑的。
我在看李欣频老师的《人生就是边玩边学》时有这样一个疑问,欣频老师究竟是用的什么方法,为什么她每次出去旅行收获都这么大,每次旅行,都可以出一本书呢?
我把这个问题抛给同事,得到的答案是,因为她时间充裕,资金充裕。她说“如果你有那么多钱和时间,你也能写一本书。”
我心中又冒出了无数个黑人问号脸表情包。What?谁刚刚说杭州是一个不去会后悔,去了更后悔的地方?
我觉得,差距根本不是钱和时间好吗?
这里岔开一下。同事认为差距在于钱和时间,因为没钱没有时间,才不能旅行,这个想法其实是她的木马程序。只有打破了这个木马程序,她才能有更好的收获。
我们再回来刚才的话题。
为了找到这个答案,我又仔细研读了欣频老师所有关于旅行的书,然后我认为我找到了答案。
首先我认为,因为欣频老师去的地方跟我不一样。欣频老师去冰岛、挪威、摩洛哥、埃及,这些地方听着就很有趣啊。我觉得我去的地方不够有趣,不够有创意。
我发现,我也种了自己的木马程序。
为了打破这个木马程序,我给自己一个课题,去找一个最没有创意,最没有趣的地方,然后从里面找到人生智慧。
我选择每天上下班都会经过的一条小路。
这条小路是我每天上下班的必经之路,路的一边是绿化带,种植了几种不同的植物。当我抱着“我今天必须要从这条路上有所收获”的感想走到这条路时,我还真有了三条收获。
我们来看看我这三条收获是什么。
首先,我发现,这条路可以种植好几种不同时令的植物,这样一年四季的景色就会是不同的,每个季节都不会是枯萎腐坏的。
然后我发现,春分已过,有些树已经有了嫩绿的小芽,有的树嫩绿的叶子已经随风鼓动,而有的树已经开了小小的花朵。每一颗树都有自己的生长节奏,并没有一个规定要求它们与几日几时几点几分全部开花,它们也并没有同一时间同一种生长状态。每颗树都按照自己的节奏在生长。那么我们人类,为什么要求大家都按照一个节奏走呢?为什么要求女人三十岁之前就要结婚,不然就是黄金圣斗士呢?
最后我发现,这条路上的树平时是没有人给它们浇水的,它们就是在有雨水的时候就吸收雨水的营养,有阳光时就吸收阳光的养分,自然生长。我觉得,更主要的是,它没有给自己加诸太多的恐惧和不安,它不会说,已经很多天没有雨水了,我会不会渴死,然后活在一种焦虑中。人之所以生病,是因为给自己加诸了太多的恐惧。许添盛医师说,你越容许内在真实的能量流动,你会越健康,越具有创造力。
我没有想到会收获这么多,整整三条,每一条都给了我很大的意义,也充分说明,问题不在于旅行的地点,问题在于脑袋。
李欣频老师在课上举过一个例子。她说她经常去她家离家很远咖啡店买咖啡,她一直以为家附近只有这一家咖啡店。直到有一天,她去同住在一个小区的朋友家,朋友家的楼层比她的家要高些,站在朋友家的窗户前,她赫然发现,原来自己家旁边竟然有一家咖啡店,是比之前自己总去的那家要近很多的。
欣频老师是在自己家附近都能有收获的。
那么,欣频老师是用了什么方法有这么多收获的呢?
当我住在将近160多平方米、一望无际阿拉伯海景观的跃层套房里,享受身边有管家随叫随到的奢华生活,我开始研究在这座当时全球最贵的酒店,究竟有什么魅力,让大家愿意到温度高于40摄氏度的沙漠中来体验奢华之旅。于是这趟迪拜与阿布扎比之旅的创意启发,除了让我顺利写成了《创意云世纪》,启动了我开始思考“金钱的意义与价值”,也让我在日后写CNEX纪录片基金会《开眼见钱》的征件文案时,有了比较深刻的视角。
我用了近半个月的时间,总结了欣频老师四本关于旅行的著作,整理出了全套旅行方案,希望自己在即将来临的旅行中实践,可以在旅行中有更大的收获。为了避免在旅行中运用这些方法会有生疏感,我特意从现在开始,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就开始践行这些方法,当我真正将这些方法运用在生活中时,我发现,旅行的方法其实不仅仅适用于旅行,更是一种生活方法,一种生活心态。当我用“源头创世推想法”逛公园时,我发现了平时发现不了的美丽。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我们都是地球的旅客,我们也是此生这具身体的旅客,用旅行的心态过生活,更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接下来,我会持续更新旅行方法的文章,敬请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