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书还算是延续自律的主题,主要内容是习惯的养成,号称:把“坚持”这件事本身也变成一折习惯,任何习惯就都可以养成。
本书作者是日本人,古川武士。日本人的书有个特点,就是写的特别细致,即使是一件小事,也能写成一本书。作者名字叫“武士”,他不是武士,他专门培训指导企业经营者和职场人士习惯养成,成立的公司名字也特别直白:日本习惯养成顾问公司。
本书豆瓣评分8.0,在日本亚马逊网站读者五星好评,是本好书。它讲习惯的创新之处,在于把习惯分类,不同的习惯养成周期不同,并且将习惯养成分成了三个阶段,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阻碍,并提出了应对的办法。这本书充分体现了日本人写书细致的特点,恨不得亲自上手来教你。
三种习惯
有个比较流行的说法,坚持21天养成一个习惯。有人说好用,有人说不好用,到底为什么呢?这与习惯的类型有很大关系。
作者将习惯分成了三个不同的类型,分别是:行为习惯、身体习惯和思考习惯。三种类型习惯的养成时间和难度是按顺序递增。
行为习惯,日常做的行动,比如写日记、记录时间,这类习惯比较简单,大概一个月可以养成,与21天养成习惯的说法比较相近。
身体习惯,会让身体发生变化,比如早起、跑步等,这种习惯需要克服身体既有的惰性,在生理层面的阻力较大,需要三个月左右的时间。
思考习惯,就是思维模式的变化,比如创意思维、批判性思维,这种习惯养成的时间更长,起码半年起,两三年也是有可能的。
第一次看到习惯类型的划分,它的实用实用意义在于将习惯养成的难度进行了界定,我们有更好的心理预期,从而能够坦然面对习惯养成的时间投入,而不至于太焦虑。
三个阶段
作者研究了习惯养成过程,他将这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克服反抗期、克服不稳定期和克服倦怠期。从这三个阶段的名字,我们能看出习惯养成的过程会碰到的“敌人”,身体的反抗、不稳定和倦怠。对于不同时期,作者给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这里的习惯养成基本是指行为习惯和身体习惯。
反抗期
一般是从开始到第7天。反抗期是身体对新的行为模式不适应,体现出来的阻力,作者称之为“习惯引力”,意思就是把向着原来行为方式拉的力量。作者发现高达42%的人在反抗期就放弃了习惯,还认为这是与意志力不足的原因。
作者认为克服身体反抗,尽量减少身体的反抗,具体有两个建议:
第一,“婴儿学步”。从一个小目标开始,习惯的改变幅度开始不要太大,减小身体的习惯引力。坚持下去比坚持的质量更重要。比如要养成运动的习惯,不需要一开始就要每天一小时,可以先从跑5分钟开始,以后再按照身体的状态逐渐提高。
第二,做简单记录。把培养习惯的过程可以记录下来。这个方法在减肥里应用比较多,减肥者可以做减肥日记,记录自己每天的三餐、运动等。这个动作可以消除我们里“随意”的感觉,客观地掌握事实。实际也通过记录在潜意识里不断提醒自己,你正在改变,请关注你的行为。
不稳定期
当身体逐渐适应了改变的时候,就进入了第二阶段,不稳定期,一般在第8天到第21天。
当习惯训练的强度变大时,很容易在这个过程被各种各样的事情打断,半途而废之后,再重新恢复就非常困难。这个阶段作者提供了三个应对策略。
第一,行为模式化。就是把要培养的习惯尽可能变成固定做的模式。这个措施类似在陈海贤《自我发展心理学》里提到改变方法,培养一个“场”。这里的“场”,就是一个做特定行动的环境。比如自己的书桌,只用来看书,当你坐在书桌前的时候,就是来看书的,其他事情不能在这里做。当你习惯这个规则之后,你坐在书桌前,就会很快进入看书的状态。行为模式化也是这个道理,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建立一个稳定节奏。
第二,设置例外规则。培养一个习惯,并不是必须每天每时每刻都要坚持,一点都不能漏。在习惯养成过程中,还是会碰到意外,造成你无法持续做习惯行为。比如下雨天,就无法到户外跑步。作者的建议是,在制定计划的时候,考虑全面,把概率大的可能事项设置应对措施。比如下雨天不能户外跑步,可能去健身房用跑步机,或者改成在地库等地跳绳。提前设置了规则,就能从容面对各种意外。这里我还补充一个方法,就是在《自控力》里提到的,如果万一错过一次,不要陷入深刻地反省自责,这样容易陷入心理报复,没法重新继续,而是要原谅自己,降低潜意识的负罪感。
第三,引入奖惩机制。可以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设置一些小目标,达到目标后给自己小奖励,增强自己的成就感,从而加深对当下事情的兴趣。比如自己能够跑5公里的时候,给自己买双高档跑鞋。当然,如果没有做到,可以给自己一点小惩罚。这里的奖励和惩罚都不要太过分,恰如其当,既能让自己感受到,也不要刺激过大。我觉得,奖惩机制是在设置多次反馈,类似《刻意练习》的及时反馈,也是在提醒自己潜意识里多多注意。
据说,80%的人都挺不过不稳定期。走过这个阶段,你就能看到胜利的曙光。
倦怠期
当然,看到曙光,并不意味着太阳高高升起,还是有一段比较灰暗的日子要挺过去,就是倦怠期,一般在22天到30天左右。
倦怠期,主要是对开始习惯的行为,会出现厌倦的情绪,可能因为这种情绪,就放弃了改变。作者对这个阶段的应对措施是玩点花样,通过多样性降低心理的厌倦,主要有两个方法。
第一,增加一些变化。不要单纯地继续重复原来的动作,可以增加一些变化。比如跑步,可以考虑用不同的训练方式,LSD、间歇冲刺、法特莱克跑法等,也可能多买几双不同样式的跑鞋,找些跑友一起跑等等。
第二,计划下一个习惯。进入倦怠期,其实就是要大功告成了。这个时候设计下一个习惯,会给自己潜意识一种印象,这个习惯马上要养成了,从而内心深处会想着继续坚持,然后开启下一个新习惯。
三个注意事项
除了三个习惯类型、三个习惯阶段,作者还给了三个注意事项。
第一,习惯培养要单一。最好一次只养成一个习惯,贪多嚼不烂,同时培养的习惯太多,合起来的习惯引力太大,失败概率会大幅度提高。作者那减肥做例子,如果一个减肥计划里的事项太多,比如既要运动,又要节食,还要少聚会,这样同时养成好几个习惯,难度很大。所以很多减肥会失败,而现在的减肥营有一些就是要求太多,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有监督坚持有些作用,但是减肥营结束之后,大家就又回到了原来的生活习惯。
第二,习惯的行动规则越简单越好。如果是复杂的习惯,也可能拆成监督的习惯,一个一个来培养。
第三,关注习惯各阶段的节奏,不要关注结果。还是减肥的例子,不要奢望每天看到的数字如同跳水一样,很多习惯的结果,是需要时间才能看出来的。
以上就是《坚持,一种可养成的习惯》主要内容。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