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简介

1.1Spring是什么?

spring是分层的java SE/EE应用full-stack轻量级开源框架,以IoC(Inverse Of Control : 反转控制)和AOP(Aspect Oriented Programming : 面向切面编程)为内核。提供了展现层SpringMVC和持久层Spring JDBCTemplate以及业务层事物管理等众多企业级应用技术,还能整合开源世界众多著名的第三方框架和类库,逐渐成为使用最多的javaEE企业应用开源框架。

(full-stack)全栈:一揽子解决百方案,包括开发框架度、运行环境,相当于有了它,你无需知再下载别的软件道,它全包括做一个网站所需的所有环境,回除了开发工具之外。

轻量级框架是相对于重量级框架的一种设计模式:轻量级框架不带有侵略性API,对容器也没有依赖性,易于进行配置,易于通用,启动时间较短。这是轻量级框架相对于重量级框架的优势。

面向对象——三层架构(表现层、业务层、持久层)

三层架构:即表现层、业务层、持久层。

① 持久层:采用DAO模式,建立实体类和数据库表映射(ORM映射)。也就是哪个类对应哪个表,哪个属性对应哪个列。持久层 的目的就是,完成对象数据和关系数据的转换。

② 业务层:采用事务脚本模式。将一个业务中所有的操作封装成一个方法,同时保证方法中所有的数据库更新操作,即保证同时成功或同时失败。避免部分成功部分失败引起的数据混乱操作。

③ 表现层:采用MVC模式。
M称为模型,也就是实体类。用于数据的封装和数据的传输。
V为视图,也就是GUI组件,用于数据的展示。
C为控制,也就是事件,用于流程的控制
设计原则:
业务层接口的设计原则:一个实体类一个接口,一次提交一个业务方法。业务方法的参数来自表现层。
持久层接口的设计原则:一个实体类一个接口,一次数据库操作一个持久方法。

1.2Spring发展历程

1997年,IBM提出EJB的思想
1998年,SUM指定开发标准规范EJB1.0
1999年,EJB1.1发布
2001年,EJB2.0发布
2003年,EJB2.1发布
2006年,EJB3.0发布

Rod Johnson(Spring之父)

Expert One-to-OneJ2EE Design and Development(2002)阐述了J2EE使用EJB开发设计的优点以及解决方案
Expert One-to-OneJ2EE Design and Development(2004)阐述了J2EE开发不使用EJB的解决方式(Spring雏形)

EJB是的Enterprise Java Beans技术的简称, 又被称为企业Java Beans。这种技术最早是由美国计算公司研发出来的。EJB技术的诞生标志着Java Beans的运行正式从客户端领域扩展到服务器领域。在电子商务领域运用EJB技术可以简化应用系统的开发, 这是由该技术的结构和特点所决定的。

1.3Spring的优势

1)方便解耦,简化开发

通过Spring提供IoC容器,可以将对象间的依赖关系交由Spring进行控制,避免硬编码所造成的过度耦合。用户也不必再为单例模式类、属性文件解析等这些很底层的需求编写代码,可以更加专注于上层应用。

2)AOP编码的支持

通过Spring的AOP功能,方便进行面向切面编程,许多不容易用传统OOP实现的功能可以通过AOP轻松实现。

3)声明式事务的支持

可以将我们从单调烦闷的事物管理代码中解脱出来,通过声明方式灵活的进行事物管理,提高开发效率和质量。

4)方便程序的测试

可以用非容器依赖的编程方式进行几乎所有的测试工作,测试不再是昂贵的操作,而是随手可做的事情。

5)方便集成各种优秀的框架

Spring对各种优秀框架(Struts、Hibemate、Hessian、Quartz等)的支持。

6)降低JavaEE API的使用难度

Spring对JavaEE API(如JDBC、Java Mail、远程调用等)进行了薄薄的封装层,使这些API的使用难度大为降低。

7)Java源码是经典学习范例

Spring的源代码设计精妙、结构清晰、匠心独用,处处体现着大师对Java设计模式灵活运用以及对Java技术的高深造诣。它的源代码无意是Java技术的最佳实践的范例。

1.4 Spring的体系结构

体系.png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