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导图工具的课程体系优化研究

——以《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备》课程为例

    我这学期教授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备》课程,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目标在于培养学生能够正确使用车站机电设备,监控机电设备运行状态,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判断设备常见故障并进行处理。该课程涉及系统非常多,包括自动售检票系统(AFC),电扶梯系统(DFT),站台安全门系统(PSD),防灾报警系统(FAS),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BAS),电力系统(SCADA)……,各系统之间又通过综合监控系统(进ISCS)进行关联,知识覆盖面非常广。

    所以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尽可能地将该课程所学的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加以理解、整合,突出主干知识、建构知识网络、高效率的学习是本专业学生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便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需要立足于车站设备的整体,用系统的眼光和综合的思维方式来熟识各系统,从整体上把握,建立起各系统之间的联系,优化组合,形成对于整个车站设备最完整准确的认识。

    将思维导图工具全程运用于车站设备课程体系,既提高课堂效率,改善学生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备没有系统概念,知识零碎不成体系的现状,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

    在学习了思维导图后,我尝试将它用于课程教学体系中。这两张图是我备课时绘制的第五章自动火警系统某一节内容。这一章是整本书里一个比较重要的知识点,涉及内容繁多,所以我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带领学生对上一堂课内容进行了复习回顾。这节课的内容回顾,主要围绕自动灭火系统的监控功能展开。这里比较有意思的是,通过对整个章节的知识点整理,我们发现了课本编排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比如其他因火灾联动的系统,书本将它放在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组成里。这样让学生更加便于理解吸收,然后内化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可以说将思维导图工具全程运用于车站设备课程体系,既提高课堂效率,改善学生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备没有系统概念,知识零碎不成体系的现状,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刚考完国考 这真是一团遭。慧琳嘛。算了。 没意系。 我还是安心读书。
    帅的一匹的酱阅读 113评论 0 0
  • 岁月的长河,在寂静中缓缓流畅。也许,当启明星发出第一束无知时,你能否仰望天空,看关于我们的无忌。 也许,当滴...
    未辰末墨阅读 89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