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和我吹着鼻涕泡长大的发小和他男朋友在一起六个月左右,吵架次数不少100次。有时候还挺好奇的,为什么那么容易吵起来呢?后来据我观察一段时间后发现每次争吵原因大同小异:意见不一致时都不肯示弱,一味的指责对方的不是,拿自己对象和他人对象做比较,反衬出对方不够好,然后给对方身上贴“没责任心”“不体贴”“脾气暴躁”的标签。协商问题时更像是在向命令,而不是在真正的沟通。在我看到这本书时,第一反应就是一定要分享给他们,随便用几招那他们关系得和谐不少!
从亲密关系的处理,从朋友间的相处,再到国际间纠纷的解决,非暴力沟通的应用范围不可谓不广。可我认为,它最重要的应用,实际上是解放自己那颗受桎梏的心。(自我和解)
我们可以将《非暴力沟通》这本书视作我们个人的沟通导师,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同时,也与自己握手言和。
所谓非暴力沟通大致分为两板块,表达和倾听。那如何运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表达:.
1.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
2.表达感受
3.说出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
4.具体的请求
道德评判、比较、强人所难、回避责任等异化的沟通方式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容易造成心灵隔阂。我想,如果我一开始就阅读过这本书,也就能在亲密关系中避开雷区,不会发生开头所述的种种争吵了。
倾听:
1.体会感受
2.理解需求
3.反馈
4.关注
建议、安慰、同情、回忆等行为,看似对倾诉者的话作出了回应,实则会妨碍沟通,因为这更像是在诊断人,而不是倾听。我们需要做的,是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一心一意地体会他人。
有时,他人表达的方式并不那么友好,可能呈现出来的是责怪,甚至责骂,《非暴力沟通》建议我们用心去体会其中所包含的观察、感受、请求和需要,而不要被情绪所左右。
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
第一步,将自认为不喜欢却又不得不做的事情列在一张纸上。
第二步,再所列的每个项目前加上“我选择做”,向自己坦白:你做这些事情是因为你选择了做它们而不是因为你不得不做。
第三步,将每个项目补充为“我选择做_____,是因为我想要_____“的格式。发掘自己做这件事的内在需求。
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沟通》中列举了的“暴力“沟通方式,其实就存在于我们与身边的人之间,存在于我们自身,而我们却不自知,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本书就如同一位良师,点醒了沉睡中的我们,带领我们步入了这条漫长的人际修行之路。
温柔地与人沟通的你,也一定会被这个世界温柔相待。
分享一些我在书中比较有启发的一部分句子:
1.听到批评时,我们一般会申辩、退缩或反击。然而,一旦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及需要,而不反驳他人,我们便能发现内心的柔情,对自己和他人产生全新的体会。
2..“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克里希那穆提
3.批评往往暗含着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
4.“为了幸福,必须把‘别人怎么看我’这个问题放在一边。”——约瑟夫-坎伯
5.“你越是留意自己内心的声音,就越能够听到别人的声音。”——汉马斯克德
6.那些被我们看作是恶魔的人,其实还是人。只是有时我们无法看到他们和我们的相通之处。
7.失误揭示我们的局限性,并引导我们的成长。
8.如果你还会跳舞,你就不要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