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解象(34)血

血 甲骨文字形

血,甲骨文,下面是一个带座的器皿,像只高脚酒杯;器皿中间悬着一个小圆圈,表示渧进器皿的血滴。这个情境在电视剧里经常可以看到:歃血为盟!

不过,甲骨文所描绘的是祭祀场景,器皿中所盛的血是牲血,专供祭祀用。

《说文》血,祭所荐牲血也。从皿,一象血形。

甲骨文画的圆圈ㅇ像血滴,本来是很直观的,后来有写成丨的或—的,再后来变成一小丿,离血滴有点远了。许慎说,一象血形,他的判断是对的。也就是说,血,从皿从ㅇ(滴),是个会意字。

但是,由于小圆圈变成线条,失去了血滴的形状,符号变得抽象起来,于是,有人把血字看成是个指事字。

说文: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

给出的方法是:视象察意。看见象,就可领会意义。这跟会意字没有本质的区别。略有不同的是,要融合抽象和具象来意会;而那个抽象符号代表所指的事,差不多也是一个象,像ㅇ原本就是一个画出血滴的具象,后来用线条变得抽象些罢了。

这一变,不能直观,而得辨别,就需要有“识”的功夫,故曰“视而可识”。

摄影 斯培光

透视这个区别,富有汉字学意义,而且埋伏着“识”的机理。

象,貌似描摹了一个具象,其实已经是一般之象了,那个器皿是泛指所有器皿,是一类,不必标明具体是哪一种器皿,如此则建立起了类思维。血,不必指定牛血、羊血,而是牲血,并且毫无障碍地可以指人血。

这种类思维易于迁移,比如,“'”就是血滴渧落的情状。如果让血滴沾染刀口,便是刀刃的刃,岂不相当形象?可见血跟刃异曲同工。

由“ㅇ”到“'”看上去是小小的变化,却让人的思维更抽象。这是一个去对象化的重要步骤,需要用超越性思维来实现。

象,不是实物的简单描摹,是虚化之类,这是汉字超越具象,走向抽象的思维特征。虚则灵,学习理解汉字的过程,就是使思维越来越虚灵的过程。

引伸,是从此引导出来伸展到彼的过程。血本,血债,血性,血海深仇,血口喷人,血气方刚……种种随意组合,是字义引伸的常见形态,超越性的虚灵之思,正是象思维的核心所在。

为您链接

字解象(33)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體,从骨从豊。骨头、骨骼好理解;豊要讲一讲。 豊(lǐ)同豐(fēng)。《玉篇•豐部》:豐,大也。俗作豊。 豐,...
    徐红钢阅读 4,377评论 0 0
  • 汉字研究者对这个会字似乎格外关注。 一说,甲骨文的会字,上面是个三角形的锅盖,中间是两排像蒸东西用的笼屉,下面是个...
    徐红钢阅读 3,043评论 0 0
  • 汉字概的本义:量米粟时刮平斗斛(hú)用的木板。量米粟时,把木板放在斗斛上刮平,使之符合度量标准。 概,甲骨文字形...
    徐红钢阅读 1,248评论 0 3
  • 玄,甲骨文是一束丝的样子,在染色的时候要把丝扎成一绞一绞,然后悬挂起来晾晒。玄,字象当为染色丝绞悬挂之形。这样字义...
    徐红钢阅读 4,363评论 0 1
  • 今天继续分享两条有趣的汉字知识。 1. 什么是甲金文?中国的象形文字和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又有怎样的差别呢? 2.为什...
    秋沼芰荷阅读 4,191评论 1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