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者何帆立了一个Flag:用30年的时间,每年一本书,记录中国社会的发展。2023年底出版了第五本《变量6:宏观世界奇遇记》。
2023年的中国开始走出疫情的阴云,但疫情的影响却无法在短时间内消除。或许因为历史的惯性,或许因为三年的记忆。
过去的这一年,宏观经济是最受关注的话题。普通人以为生活会实现颠覆性改变,专家断定经济会出现报复性反弹,最终却大多落空。
过去的这一年,很多地方、很多行业都深感艰难,需求不旺、消费不振、未来不明,似乎能够维持就已是万幸。
很多人在探寻为何期望的美好没有出现,是自身努力不够,还是社会大潮已变;
很多人想知道究竟应该怎样去面对未来,是继续埋头苦干,还是干脆随波逐流。
何帆老师通过这本书告诉人们,无论做出什么选择,都要先看看宏观趋势。
什么是宏观?简单说就是大局、大流。
宏观社会是由无数微观个体组成的,就像无数水滴汇集在一起便成了大海。不同的是,海洋不会改变水的物理属性,宏观社会的法则却与微观个体完全不同。
微观由自己决定,宏观则要和别人一起决定。所有人都乐观,经济就繁荣;所有人都悲观,经济就低迷。在宏观世界里,你怎么看经济的前景不重要,别人怎么看才重要。
宏观社会包含的微观个体数量很多,每一个微观有着独立的意愿,但却没有哪一个微观个体能够改变宏观趋势。
人的思想差异性,让任何一个宏观政策都没有办法做到像外科手术一样精准,而更像是吃药治病。
药吃下去,要过一段时间才能见效。药效好不好,有没有副作用,也可能因人而异。
有人抱怨解决某个问题的方法那么简单,为什么政策的制定者就不去做呢?其实是因为他们的站位有局限性,只能看见事情的一个面。
宏观政策需要顾及方方面面,而不是只关注一域,必须在多重的约束条件下求最优解,甚至要同时求多个目标函数的最优解。
所以,微观个体以为的,往往不是全部的真相。
面对难以改变的宏观趋势,做为微观个体,我们该怎么做呢?
作者给出的回答是:虽然你改变不了宏观趋势,但你可以做出自己的微观选择。
纪录片《荒野求生》的主人公贝爷,有一次从直升机跳进海里,游到荒岛上。他告诉观众,最省力的方法不是直线游过去,而是斜着游,选择朝前方45度角的方向。
什么叫朝前方45度角的方向?这其实是两种努力的合力。一种努力是顺应潮流,另一种努力是超越潮流。顺应潮流是为了保持实力,超越潮流是为了到达彼岸。
微观个体所能做的,就是顺着大势的方向进行抉择,轻易不要逆势而动。毕竟,绝大多数个体的能量都很有限,不足以逆风而行,反而会被潮水掀翻。
如果实在找不到方向,不妨选一条虽然慢一点但是更平稳的赛道,先在高速路外侧缓行,安心等待并道的岔口。
看准宏观趋势,找准时代方向,行动就不容易出错,也不至于无效。
何帆老师的《变量》系列最让我喜欢的,其实不是高深的理论,而是每一本书中都有着丰富的个体故事。
这些充满烟火气的细节,展现了中国社会的真实状况。从这些故事中,能够看到中国人民的智慧和韧性,看到社会发展的潜在动力,收获更多对未来的信心和勇气。
正如末页所著,慢变量中藏着小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