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常喜欢这本书。这不是一个明星的自传,而是一个老实人的真情告白。
这本书的“核”是:行走的意义。行走是一个不断发现自我的过程。其实谈恋爱、旅行、交友、学习,其中虽自有意趣,但是倘若脱离了“自我”的存在,终不过一个空壳子、亮皮囊罢了。在路上看风景只是旅行,在路上审视自己才是修行。只有勇敢的人,才敢去直面自己的内心,剖析自己表面行为下错综复杂的情绪。
你去看,佛道的觉知和观照,构造主义的内省,人本主义的心流,颇有共通之处,大家追求的东西是一样的。
“我站在海拔四千三百米的山峰上,俯瞰四周。远方的拉萨像一幅精心描绘的坛城,如梦如幻。近处色彩鲜艳的经幡铺天盖地悬挂在我们曾走过的山脉间,在风中自在飘摇。湛蓝的天空下,偶有苍鹰从头顶飞过,划入云间,翱翔的姿态像一个自由的勇者。”
第一次见识有人描述西藏。那般真诚自如的告白,翩若惊鸿衔梦来,倏然之间仿佛连我也站在仰望高山之巅的人群里。我盯着那个世人眼中尊贵的男人,瞥见他因“禁言”规则被打破而怒气冲天,那微微掀起的衣角和狰狞扭起的嘴角,像极了一头不断被红布引诱的公牛。那一刻,我无法将他的形象,与聚光灯下那个优雅清贵的男人联系到一起。是误看了这个男人罢,眼前暴怒之景,或许才是他难掩之姿吧。
自卑、敏感、内向、完美主义、过分严苛。这哪是燕西,根本活脱脱一个于地狱盘旋而上的鬼王,裹挟着压抑和残虐的气息。
激烈争吵无果后,学生们沉默地坐在桌前。突然一声巨响,一个略微模糊的身影冲进门,对着稚嫩的脸庞,开启真心的告白。
今日贵为西装革履的影帝,脚下所踩之红毯 自是一片雍容华贵的暗红 。可时光倒溯,这红原是昔日打坐少年身下,暗淡无光的一块潮湿地毯 。贫苦少年自山城而出,误打误撞卷入演员之路,何曾想一朝被成功和名利的滔天巨浪席卷。
天赐极运,并谁都泰然可当。陈坤开始了3年迷茫、挣扎、反思,重拾年少的打坐之习,并生发出11天徒步西藏的愿望。
感恩、善良、自省、责任、坚守也是他。他不是什么符号般的存在,他是他自己。
所以这也是一本能了解陈坤的书。了解一个普通人波澜起伏的内心,与参透人生哲理相比,何尝不重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