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长安群像集录(2)第二章:张九龄的困惑(五)

第二章 张九龄的困惑(五)

开元二十四年的喜事像是互通了消息接连不断。李隆基的五十寿诞刚过去不久,兴庆宫的一声孩童啼哭便又迎来了皇子新生的喜讯。

只见兴庆宫内外的宫人们进进出出好不忙碌。他们有的端着水盆,有的捧着添盆钱,有的举着搅盆棒。显然他们正在为新出生的第二十一位皇子准备洗三礼而四处奔走。

洗三礼是中国古代诞生礼仪的核心环节,指婴儿出生后第三日举行的沐浴仪式,兼具宗教祈福、宗法确认与社会宣告三重功能。

在唐代宫廷(尤其玄宗时期),这套仪式更演变为权力博弈的隐秘战场。

洗三礼有三涤:

第一涤:柳枝蘸 佛寺晨钟水(洗前世业障) 

第二涤:艾叶浸 道观丹井水(炼今生仙骨) 

第三涤:金勺浇 太庙柏露水(续宗庙血胤)

洗三礼结束后,李隆基抱着嚎啕大哭的小皇子,乐不可支地用手挑逗着婴儿的小手道:“琦儿啼哭声如狼嚎,将来定是一代雄豪啊!”

床上的武惠妃面色如纸,但望着啼哭的婴儿亦是笑靥如花,一时间面色竟多了一片红晕。

时间转眼到了九月此时的小皇子李琦已经满月。李隆基特地摆了满月宴,特召文武百官聚于沉香亭外共贺李琦的满月之喜。

乳母恭敬地将包裹在锦绣襁褓中的婴儿抱至亭外以示众臣,婴儿皮肤红润,安静地睡着。

李隆基笑声朗朗不住地捋着胡子道:“这就是朕与武惠妃所生的第二十一个皇子李琦。”

众臣见状纷纷抱起李琦缓缓举过头顶三次道:“小皇子生得当真俊秀,眉眼与陛下却有几分相似呢!”

“殿下好福相!”

“天庭饱满,贵不可言啊!”

总之,口中皆是赞美之词,夸赞之声不绝如缕。

李隆基眼角带笑,喜不自胜,正当李隆基沉浸在众人对小皇子的褒奖之声时,张九龄忽然离席跪请道:“臣观皇子骨相,请为陛下验之!”

他并未像其他大臣那样急于说些讨喜的吉利话,而是神情专注,目光如炬,仔细端详着婴儿的面容、骨相,尤其长时间凝视着婴儿的前额(日角)和眉宇之间的气色。

看着看着,张九龄的脸色渐渐变得极为凝重,眼神中充满了震惊与难以置信的复杂神情,甚至不自觉地屏住了呼吸。

随即,张九龄托婴孩自左膝下穿过,凝眉曰:“额生悬针,主刑克六亲。” 

而后自右膝穿过,叹道:“山根断折,恐祸起萧墙。” 

最后复归正中,叩首疾呼:“此儿眼带赤脉,他日必乱唐室!宜早绝患!” 

话音刚落,满堂震怖。文武百官顿时瞠目结舌,面面相觑,一时间竟不知如何是好。

只见武惠妃撕心裂肺地哭喊道:“张九龄你竟敢咒我儿死!”  襁褓中的李琦登时也哭了起来,武惠妃见状立刻从张九龄手中抱过孩子,母子二人就这样当着众人面前肆无忌惮地失声痛哭起来,顿时沉香亭外的哭声响彻云霄。

白露后的长安浸在奇异光雾中,璃色天穹下,阳光如融化的金汞流淌在亭顶鸱吻,将汉白玉栏染成病态的琥珀色。

全场的气氛像是被一层厚厚的浓雾笼罩着,沉重压抑,让人透不过气来。

李隆基终于再也无法掩饰心中的怒火一手掀翻了酒案,戟指怒骂道:“张九龄你实在放肆,你敢效巫蛊厌胜之术?”

话音刚落,禁卫面容肃穆,列队齐整,刀戟瞬间出鞘。

但见李林甫伏地泣谏:“九龄狂悖至此,不诛难安后宫啊!”

张九龄双目赤红,看向李隆基朗朗道:“臣所言句句属实啊,此子不除,必祸乱天下啊!”

武惠妃闻言哭得更加撕心裂肺,不住地捶足顿胸,一时间竟差点晕死过去撞在了亭外的栏杆上,索性她用手死死抱住李琦,李琦才未受到半点伤害。

武惠妃虽在某种程度上联合李林甫,驸马都尉杨洄等人经常在李隆基面前构陷太子,张九龄等人,导致父子离心,君臣不睦,但在庇护自己的孩子上却算得上是竭尽全力,人心之复杂,大抵如此。

但比起李隆基的心情复杂,武惠妃便是小巫见大巫了。只见李隆基随即掷出一白玉酒杯向张九龄砸去,怒喝道:“张九龄宰相之位尔等可是当得太久了!如今竟敢如此出言不逊,全不把朕放在眼里!”

张九龄并未躲闪,酒杯结结实实地砸在他的前额,不一会儿血便汩汩流出。

张九龄面如死灰缓缓道:“陛下言尽于此,既然陛下已有盛断,臣自是无话可说。”随即他缓缓取下幞头用衣袖擦了擦上面的灰尘,慢慢地将其轻放于地上,接着道:“臣斗胆请辞回乡祭祖,望陛下恩准。”接着他双手拍地,将头重重地磕在地上。

李隆基面无表情,神色一凛冷冷地道:“准!”说罢便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李林甫见状嘴角微微一扬,双手一躬,紫色袍袖瞬间便挡住了嘴角,他慢悠悠地在张九龄身边走过,不时回望生无可恋的张九龄,得意之色怕是再也无法掩饰。

张九龄真的累了。他为官多年却从未像此刻一般如此疲惫,如此厌倦长安,他真的要离开了,然而这一别便是不复相见。

离开长安之前,他赠予李隆基三样东西:伞、米升、秤。

李隆基只是命人草草收下,并未花心思了解张九龄这份礼物背后的深意。

与此同时,张九龄在与李林甫临别之时,他也赠予李林甫一首诗,可以理解为是一首“求和诗”:

海燕何微眇,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轩日几回。

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归燕诗》

张九龄自比海燕向李林甫表明他已无心再与李林甫争夺什么了,可是鹰隼又怎会真的放过海燕呢?

未完待续……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