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去“狗浪山”晒日
——戏说漳浦方言
昨日冬至,雨毛毛(毛毛,漳浦本地话,意为,毛毛细雨,淅淅沥沥之雨),谚语是“冬至乌年酩酥”
(意为冬至日天气不晴朗,春节定干燥之意。)
除此之外,有关天气的谚语,如描述四季如果起雾,天气将如何的谚语,雾,漳浦话曰“茫”,很押韵的哦:
冬茫风,
秋茫霜,
夏茫晒死鬼,
春茫做大水!
不禁想起母亲,她常常就地取材,有时寒冬时节,与小的5个孙子们围坐在床上,指着被单上的船,帆,人的各种图饰,用一口厦门同安腔,抑扬顿挫地教她的孙子们:
船,准~!
帆,庞~!
人,郎~!
(~者也,是尾音,稍微下顿。)
小屁孩偷懒或者走神,她就佯装生气,大喝,好好学习!不然,把你踢到“狗浪山”晒日(日者,太阳也。)
呵呵,想起“太阳”。
想起上世纪七十年代,常常有代课老师表演如此教案,将普通话与方言同时传授的“太阳”教法——
黑板上写上——太阳——二字,然后,用细柳条,敲打,太字——
读!太,读日~
读!阳,读逃(头)~
读!太阳,日(逃)头~
太阳,日头!
哈哈哈,[色][色][色][色]好想把他踢去“狗浪山”晒日!
(狗浪山是什么?看官自个请教度娘去)
当时,母亲正全神贯注,好认真地教授着,作为中学语文老师的我,袖手旁观,幸福无比!
此情此景,颇像《故乡》闽南语歌曲所描述的那样,“有几间厝 用砖仔砌,看起来普通普通,时常出现在我的梦中——暗时呀,庙口,听大人澎风,叔公讲日本时代,他尚界勇,姨婆唱着【望春风】,彼就是我的故乡,……在我的打拼奋斗人生中 伊就是鼓励我 最大的力量……”
噫!乡音无改鬓毛衰,如今,很多很多的游子,他们的下一代,就已经“不屑”或者无力“传宗接代”乡音了!
悲哉!哀哉!
有词曰,忘记历史是背叛,
而时下的“忘却”方言,更是赤裸裸的背叛!
网上有一段子,
(请君自忖)
——
在北京工作的儿子,让母亲去带孩子。
久居漳州的母亲不想去但又不好回绝儿子,最后只好去了。
一天,儿子儿媳下班回家,看到奶奶抱着孙子在看图说话——
指着汽车说:这是气掐;
指着自行车说:这是卡哒掐;
指着脚说:这是卡;
指着内裤说:这是来扩;
指着膝盖说:这是卡豆腐;
指着脑袋说:这是淘卡。
洗澡叫做瑟新哭,
就这样一张图又一张图⋯⋯
第二天,儿媳给婆婆默默买了张返程的火车票,还给了三千块红包。
老太太坐上了回漳州的火车,自言自语道:哼!小崽子,不跟你们来点土的,老娘累死也走不了… …
哈哈哈[坏笑][坏笑][坏笑]之余,笔者又翻阅了善友克素菩萨的“文字”
——七溜八溜,不离福州,莅喫茶!《鼓山》砻砻粟,粟砻砻,日出鼓山面红红,伲囝学讲福州话,乡音莫改蜀厝侬!(崇静堂)传承福州民俗文化{莅喫茶}
哈哈哈[坏笑][坏笑][坏笑]之余,笔者为自己的语言无天赋而羞赧!
妈妈的同安腔,我这小漳浦仔,勉强只会说一些个单词——
袅妮~(猫)
夹泵(吃干饭)
夹梅(吃稀饭)
请衫(穿衣服)
耐吉(荔枝)
还有——
夭寿蒙(骂男人懒散,烟鬼等等之不合妻子之意的贬义词)[呲牙][呲牙][呲牙]
……
搁笔
,林德去(喝茶去)[合十][合十][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