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
如果要对应中国历史上的某一时期,我觉得今天像三国。旧秩序已经崩溃,新秩序还没有形成,是处在两统一中的一个分裂阶段,用一个字概括就是乱。当然这个乱算不上太乱,不像南北朝五胡十六国或者五代十国那样乱得一塌糊涂。这个乱它是一个过渡,有其必然性。
昨天开会通知,今天正常上班,上班时间上午八点到下午四点,这也符合过渡时期的特点。对高三的要求是按暑假补课课表上课,有些人就心里嘀咕,不知这课是按新学期算还是按暑假补课算,有些妾身未明的担心。这种担心也不是没有必要。就像历史上那个奸雄曹操,都觉得他是三国人物,其实他是不折不扣汉朝人。
因为要上课,就要早些去,到大门口准备报工号点名,这些期换了新工号,排名有所提升。然而却没看到点名的人,问保安是否点名,保安说不用。保安如此肯定,那自然是不用点名了。不想一节上罢,后面来的同事说门口有人点名。这可是大事,万一没点到名那就是缺勤,要是秋后算账损失的可不止是真金白银。心急火燎准备去点名,同事说去了也不行了,这个时间点名的人早撤了。还好有和自己情形一样的同事给点名的人发了消息,说了情由和人名。虽然说了,但心头不免还是惴惴,担心秋后算账,到时百口难辩,谁让你当时没点到名呢?
说到点名可能有人要问,这都什么年代了怎么还保留着人工点名手工点名那一套,就不能与时俱进?这是个好问题 不是没有人操心过。当年就是为了告别人工手工点名这一套,有人花大价钱 ,据说几十万购置了一套人脸识别系统。不过这个系统还没有使用就被人发现存在着系统漏洞,这个智能点名一次没用就搁浅了。上学期放假刷脸的机器还在,暑假过来就发现不知什么时候已经不在了。只能说学校是一个不差钱的地方。
这个不差钱不止是那个人脸识别,还有许多,比如那个朗读亭。
朗读亭其实就是个k歌亭 ,但在学校里就不能叫k歌亭。这个朗读亭也不便宜,听人说也要好几万。最初朗读亭是在会议中心的门厅里,据说是为了应付某次检查。既然叫朗读亭,那发挥它的朗读功能也可以,问题是朗读亭不让朗读,某次有学生进入里面还被批评教育。这个朗读亭给人感觉就是个摆设和装饰。
今天到校,发现这个朗读亭被挪到了教学楼走廊的门口位置,放在这里不知是要重用了呢还是废弃了,就让人浮想联翩,想起了许多古人的话,比如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比如沉舟侧畔千帆过,比如树犹如此……
中午趴桌小憩,醒来发现桌子上多了两张纸,一张责任书,一张承诺书,不用说需要自己签字。李杜文章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每年都要签许多的责任状,承诺书,这当然是一种签字权的体现,如此厚爱,怎敢不签?
签着承诺,又想起一首与承诺有关的老歌:
是否对你承诺了太多还是我原本给的就不够
你始终有千万种理由我一直都跟随你的感受
一直以为这首歌叫《承诺》,晚上回去一查原来叫《过火》。
又是周日,苏超又来,今晚苏州对南通,大闸蟹对南通狼。结果苏州一比二告负,有苏州媒体这样报道,苏州让一球。昨晚常州再平,无锡取胜,早先太湖三傻常州居倒二,无锡升老六,经此一败苏州已掉至老九,险哉危矣。
乱乱乱,此情此景,又想起一首元人小令:
美人自刎乌江岸
战火曾烧赤壁山
伤心秦汉
生民涂炭
读书人一声常叹。
……
罢罢罢,时已至此,这劳什子日记就到此结束罢。
2025年9月1日于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