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真实的故事

图片发自简书App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奸商,为了发'财,做了一杆“九两称”。顾客买了东西,回家一称,总是缺10%。

   奸商临死之时,把他有些呆傻的儿子叫到眼前说:“我辛辛苦苦一辈子,也没发大财,主要是那杆称,做得少了。我走之后,你去做一杆‘八两秤’,这样,就能赚到更多的钱。”

   奸商死后,傻儿子找到当年做秤的工匠,说:“我父亲嘱咐我,请你做杆‘八两秤’”。这工匠当年为生计,昧着良心为傻子的父亲做了‘九两秤’,数年来,内心一直惴惴不安,现在知道奸商已死,他的儿子有些呆傻,为了抚慰自己的良心,他做了一杆“一斤一两”的秤,交到了傻子手中。

    傻儿子拿着这杆‘一斤一两’的秤做生意,一年下来,门店不仅没倒闭,反而生意越来越红火了,远近村庄的人都到这儿来买货。

    为什么生意越来越好呢?

     原来,所有顾客买回去的东西都多了10%的份量,大家都觉得这里东西便宜,分量足,所以涌来的人越来越多。对商家来说,虽说多送了10℅的份量,但每斤商品的利润都在20%以上,折算下来,仍有赚头。

   这样,因为薄利多销,数年之后,傻子成了当地的首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