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学里面,公用品和四用品有非常独特的含义。私用品:一个鸡蛋我吃了你就不能吃,一支铅笔你用了,我就不能用。公用品:一个人的使用不影响别人用。譬如旋律,一个故事情节等等。
老师上课呢?很多老师上课,学生都是爆满的,座位上,窗台上都是人,但是这时候多进来的同学对原来选课的同学有没有影响?有的。所以老师上课不完全是公用品,它也有一定的私人属性。再看,音乐厅的位置就不一样,所以电影院也是一种私用品。
警察呢?一个警察在一个具体的时间内,只能为具体的某一案件工作,这看上去是私用品,一个人用了别人就不能用了。但实际上,警察所提供的治安服务具有全面性,共享性,别人也能从中受益。所以警察所提供的治安服务其实是公用品。
1、有竞争性与没有竞争性
在经济学教科书里面,一个人能用别人不能用称为“竞争性”;一个人用,别人也能用的“没有竞争性”。
有没有竞争性,说的就是一个人用别人能不能用这个属性,是区分公用品和私用品的一个关键标准。
2、“排他性”和“非排他性”
所谓的排他性,指一件商品在实际使用的时候,物主不能很方便的把其他的使用者排除在外,如果方便做到的,就说它具有“排他性”,不方便做到的,就说它“不具有排他性。”
举个例子,鱼塘里的鱼是有竞争性的,也就是说一个人捕了一条鱼别人就不能捕,所以鱼具有排他性,但是在鱼塘里面,实际上你很难把别人赶走,一个很大的鱼塘,它的边界很长,你不容易把其他人赶走,这时候就说一个鱼塘里面的鱼具有排它性。
森林中的树木也是同样的道理。树木本身一个人占有了,别人就不能占有,所以具有竞争性。但是一个森林很大,你要把别人赶走不容易,我们说在能不能够很容易的把别人赶走这一点上,森林具有排他性。
小结:我们解释了两个重要的概念,一个是公用品,一个是私用品,我们不能望文生义,以为公用品就是政府提供的,私用品就是私人提供的,公用品和私用品的区别在于,一个人用不影响别人用这一属性。
同时还解释了排他性,指意见商品在它实际使用的时候,物主不能很方便的把其他使用者排除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