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日更中断,不过真的是有原因的,这个真不是替自己找偷懒的理由,因为妈妈做了肺癌手术。妈妈早上七点多就被推往手术室了,比我们预计的要早,一开始等待的心情还比较平稳,因为等待手术的病人家属比较多,也知道手术没那么快结束,爸爸就叫我们先去酒店房间等,他一个人在手术室门口,有情况会打电话。
到了十点多的时候,手术室那边给我打电话,说病灶取出来了,需要家属去看看并签个字,我打了电话给爸爸让他去签字了,爸爸以为手术就要结束了,我们就赶往医院。这时候我老公刚好打电话过来,我就把情况跟他说了一下,他说是要做一个冰冻切片的检查,半小时结果就能出来,毕竟是医生,知道手术过程是怎么样的。果然十一点多,给妈妈做手术的主刀的专家叫我们家属去谈话了,把病灶肿瘤的性质和手术方案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一一说明,让我们选择保守方案或标准方案。
肿瘤的性质是浸润型肺腺癌,标准的手术方案是切除病灶所在的肺叶并清理胸腔里的淋巴结。但因为妈妈的基础病太多,高血压、糖尿病这两种慢性病已经十几年,去年五月份还中风过,三个月前刚做完肾血管瘤介入治疗,两个月前又做了肾结石碎石手术,怕妈妈的身体承受不了这样的大手术。心里有多担心和纠结,不处在那关键时刻真的体会不到。
如果害怕妈妈的身体状况无法承受大手术可能带来的风险,就要选择保守的手术方案,也就是那时候已经把病灶肿瘤切除掉了,手术就可以结束了,也不需要再继续动刀了。
作为病人家属,往往因为感情的因素,在听到医生所描述的病情的严重性和可能存在的风险有多大时,思绪就混乱了,很有可能就瞬间不会思考了。可想而知,每一个面临亲人生死攸关的时刻,是多么令人难捱的关口,让你做一个决定,你有多么怕做完了决定后可能会后悔这样的结果。
专家与我们的谈话,简单明了,我注意到了很关键的两点:一是他说的标准的手术方案,二是他说妈妈肺功能是正常的。还好我觉得我还是头脑清楚的,也记住了专家说的两个关键点,于是我马上打电话给我老公,简单说了谈话内容并表达了我自己的观点,他也是简短扼要地明确了:当然是要按标准方案做,否则做了等于没做。
也就是说保守方案手术的话,虽然避免了大手术带来的风险,但是癌这种东西,转移的风险才是更大的风险,到了那时候,真正的后悔就找上你了。标准的方案手术了,虽然切除了妈妈五个肺叶中的其中一个,因为妈妈是在还没有任何症状的情况下发现了肿瘤的,肺功能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五分之四肺的功能还是能够支持她今后的正常生活的。我就是让内心的另一个自己这么告诉我自己的。
后来妈妈的手术进行到了下午三点半才结束,我们又熬过了更加漫长和不平静的等待的时间,这是有生以来体会到的最深切的生死攸关的感觉之二。
是的,还有另一次,那是十三年前的一次,如今又浮现在我脑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