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教师的历程

八年,我已经在娱满村,一个于世界芝麻大点的地方教了八年的书了,虽然我是一个体育毕业的师范生,但却教了八年的小学语文,也许你会质疑,但我却特别骄傲和自信,甚至把自己也搭进这小小村里。

这是一个偏远的落后山村,但我不因为这而感到失落,反而为自己能成为这里的一员而骄傲。

2013年9月,经过层层考试和同学们选校的帮助,我拎上行囊,只身一人来到这个离家两百公里之外的地方,接收了我人生的第一份工作。那时父母都在外地打工,我一个人在学校里读完了大学,和同学们一起参加考试,我都有点佩服我自己的毅力,甚至怀疑我的人生是不是上辈子就定局了的。

家里人知道我考到工作后都很开心,毕竟我的读书生涯和其他学生的有所差别。母亲说请假回来送我,因为我要去工作的地方是我没有去过的,也是我所不了解的,父母都很是担心,他们打心里不希望我来这里上班,因为这个县城早几年间就是出了名的贫穷落后,水电路不通,以苦荞,土豆为主食。母亲的建议被我拒绝了,因为我知道,母亲并不识字,她一个人来来回回的我们都不放心,更何况她对我要去的地方也不熟悉。

在教育局规定的最后时间里,我打点好行囊,开心的来到这座城市,下车后找个招待所休息了一晚。说实话,我很害怕,一整晚都开着灯,开着电视,门被我锁了又锁,半睡半醒的熬到天亮。把行李寄放在招待所,打的去教育局签约,选校。选校时被人套路,但还好没让她成功。遇到了和我选同一所学校的同事,我俩就相约一起走,她哥找车送她去,于是我就捡了个大便宜,但还是花了少吃一顿饭的代价。车在来的途中遇上堵车,一直到下午5点我们才上车。这里是少数民族地区,周围几家餐馆都是回族同胞开的,不了解所以不敢去吃。

车在公路上行驶了40多分钟,我们终于到了,不,是到镇上了,中心校领导接到我们后继续走,记得路上问了一个问题“还要多久才到达”,领导开了一玩笑,“等会还要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才到呢”。当时我算是哭了的,眼眶眶不住的泪水还是悄悄的流了下来,又被我悄悄的搽干净了。车在路上行驶了二十多分钟,停下来了,我内心盘算着怎样拎着我的两大包行李走这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可没想学校的校长出来迎接我们了,突然有种想放声大哭的冲动,可这冲动被我狠狠的压下去了。放好行李,校长带我们去镇上吃猪脚火锅,可能是饿过了,居然没胃口。晚上八点过回校整理卧榻,洗漱睡了。

说实话,刚走进学校的时候心里是苦的,特别是第二天分班报名知道这不是一所完整的小学时,眼泪更是止不住的在眼眶里打转。那时学校里有七个教师,学生不到一百人。全校一栋教学楼,六间教室,两间教师宿舍,其中一间教室隔一间小储藏室供学校放办公用品,剩下来的用作教师办公室。学校有一个学前班,一二三年级各一个班。除了学前班人多点有四十来个,其余的也就二十左右人。看这人数是轻松,但大部分时间都是包班制,一整天下来,说实在的都不想吃晚饭了,晚上睡觉就别提睡得有多沉多香了。

2013年学校的面貌

和我一起来学校的是一名小个子女教师,我俩同年生,她是本县的,所以相对我来说对这里要熟悉得多。我们都不善言谈,工作压力很大,每一天早早地就起床,大部分时间都消耗在学生身上,剩下的就只是吃饭睡觉了。因为这里很偏远,所以信号很是不好,打个电话都要走到校区边远的一个角落才能完整的、清楚的打完。一到星期六星期天,学校就只剩我一个人,特别冷清。虽然校长家两个人每个星期五都叫我去他家,可是总不能经常去不是。

学校门口有一条通往城里的沙石马路,但像摆设一样,没有汽车跑,偶尔穿过几辆私家车,跑得多的就是马车和摩托车了。学校正面是一大片土地,后面上山去有几家人,跟马路上前两百米的地方有一家小卖部,供给学生买零食吃。每个星期我都要抽时间去一趟离学校5公里的集市买菜,没有车跑,只能走路。

记得11月的某一个星期,星期五放学后学校同样冷清得只剩我一个人,但是这个星期六是最糟糕的一天,村里停电了,没有火,晚饭没了着落,学校周围没有人,远一点的也不熟悉,于是趁天没黑时跑到小卖部买了泡面、打火机和蜡烛,回到学校天黑了电还是没来,就点了蜡烛,端一不锈钢汤碗到蜡烛火焰上烧水泡面吃。

在蜡烛上烧水泡面吃

工作第一年并不像别人那样大吃大喝,铺张浪费,而是省吃俭用,因为在我接到通知书的那天便给自己制定了一个五年计划。第一,还清大学贷款八千外加利息;第二,攒钱两万补贴给弟弟盖房子;第三,继续读一个本科提升自己的学历;第四,有一个自己的家;第五,驾照考到手。而今已历时八年,前四个计划已经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第五个计划却因突发的种种原因至今还未开始。

后来遇到了本村大我六岁的蔡先生,时不时去学校打篮球,一米八的高挑身材,瘦瘦的,走起路来像踢正步一样,一副有年代感的五官,颇有军人的气概,他曾经当过兵。当兵也曾经是我的梦想,虽然不曾如愿,但遇到了他,我就算填了一个心愿。他不是一个谨小慎微的人,但我欣赏他说话时有条有理的霸气,为人正直,处事不惊。时隔两年我们便组成了一个幸福的家庭。

日子就这样平淡的延续,现在的学校除了操场上铺上了红绿相间的浮地板,换了一副篮球板,多了一张乒乓球台和几个垃圾箱,搬了一次办公室,换了一位校长,退休了一位老教师,学生走了一波又一波,以前的教师走了,也来了几位新教师,其余的还是老样子。同年来的我们俩,还驻守在这里,不离不弃,因为这里的娃娃笑,因为这里的娃娃哭,因为这里的名字而骄傲。守得一份宁静,一份朴实,不为喧嚣乱自身,不为贫穷弃学子。

我想在我以后的教育道路上都会有这所学校一直陪伴着,我会跟着它送走一届又一届莘莘学子,不管春去秋来,不管师来师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