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鹿鹿
·1·
那天,好些时候不见的叶子来家和我闲聊。
不说话的时候,她就仰靠在沙发上,大半个人窝进烤火被。说真的,那种不自觉流露出的疲惫模样,那种对生活毫无期待的语气,和从前单细胞地快乐着的她简直判若两人。
问到她之前提起的男友,说是已经分手两个月了。她苦笑,就要过年,非但不能领着男友回家,反倒在这个节骨眼掰了。
倒也罢了,她试着用轻松的语气告诉我她已经差不多走了出来,本来除了叶子自己,也没有一个人看好这段恋情。
她身边的人都说那个快要三十还在家企打酱油的男人,和这个将将大学毕业在国家行政单位工作的姑娘并不般配,无论经历还是学历还是放在恋爱上的精力。而双方的父母也都以“不现实”为理由反对。
“我真的再也不想谈这种父母不支持的恋爱了,”叶子叹了一口气,“这种时时刻刻要担心什么时候分手的感情太累了,很多时候我特别想只是纯粹地享受一下爱情哪怕一天。”
恋爱仿佛能改变一个人。
顺利和谐的恋情无时不刻地滋润着你的生活,而失败的恋情却各有各的失败法,它一刻也不停地折磨着本该幸福的当事人,侵噬他们曾经坚信的天长地久,甚至是他们曾经坚定的三观。
其中一种不顺利,就叫做,父母不同意。
·2·
我炖起小菜,给自己和叶子满上酒。她从前并不是喜欢喝酒的人,但好像人成长到那么些个时候,醉一醉的感觉开始变得迷人。
说起来,这种叫人身心俱疲的恋爱,我认识另一个人,她竟然谈过三次。她总共也只有过三次恋爱。跟叶子聊天的时候,那个姑娘和前男友分手已经快一周年,终于到了心不痛泪不流的阶段。
她好像专为了这种感情而生的。
她喜欢上的男孩,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跟她自己一样细心敏感,有丰富的情感世界却没有足够的意志动力,在一众自以为是的男生里显得通情达理,却也缺乏给予这份感情足够稳定的心理基础的能力。
父母不同意的理由有很多,男生A是因为外形不够高大,男生B是因为性格不够踏实,男生C是因为学历能力和她相差较远。相反的是,男方家长无一例外都对条件不错的她青睐有加。
对于那个姑娘来说,最开始无关人员的意见都不算事儿,谁没有几个缺点呢?谁又能保证自己就是完美的呢?恋爱又不是结婚,在一起开心就好了。
可是她不了解的是,辛苦就辛苦在,当她慢慢对一段感情认真,理所当然地希望能够带着男友走到父母面前,让家人也能够喜欢自己喜欢的人,那时候便没办法不考虑这些。
于是下意识地,她开始催促男友努力改变,希望他为了爱达到那些不算过分的要求,但却没有一次实现过。分手的阴云无时不刻悬在头顶,即便在拥抱接吻甜蜜的时候。
真的好累,好累。只要在家,每一次出门都要撒谎说是约了同学,每一次电话都要偷偷躲在一边回,每一次被亲戚问起感情状况都只能说还没有。
哪怕一次,她想,哪怕一次能够骄傲地大声地告诉父母和亲友,自己和那个他在一起了,跟最爱的父母分享一下恋爱的喜悦和成长,也好啊。
可父母的冷言冷语,每一次都让她望而却步。
她有勇气坚持在一起,却克制不了自己把压力导向对方的冲动,她发现自己开始很经常做出恨铁不成钢的样子来,而男方也渐渐被歇斯底里的她折腾疲沓,不再有改变的劲头。
不知不觉,压力像一天天汇集而成堰塞湖,终于快要崩塌。
·3·
也是和叶子一般的情景,那个姑娘和我吃饭的时候,讲起和最后一任彻底分手那天,男友一口气喝光了一瓶烧酒。
“你不知道,你父母每次说的话对我伤害有多大!”他哭得跟傻逼一样,涕泪交流地抹花了脸,他想站起来掩饰,却又嗵地摔倒在地上,干脆趴在地上痛哭不已。
姑娘从未见过他这样,又惊又怕又痛,自己也哭得不行。
她终于知道这么久以来,那些父母施加的压力摧残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有他;终于知道如果真的不合适,勉强也只是缓兵之计,到最后累人累己两败俱伤;终于放手,再不敢捡起心里的不舍,再接触类似的情感关系。
此后一年,我也再没有见过她和谁在一起,接受谁的告白。
这样的经历有过三回,怎能不拆解一颗原本想要爱人的心?而找到一个合适的人那么难,她终于觉得自己不能再没有要求,因为再没有力气去勉强多一个人。
爱情原本是开满园的桃花,谁都希望它香味扑鼻叫周围的人都沁入心脾,谁也不希望自己的感情是孤单地在偏僻角落里缩手缩脚地生长的。
塞上牛羊空许约,谁又会在一开始,就能够知道这是注定不会走到头的旅程呢?
·4·
酒足饭饱的时候,叶子眼眶微红,问道:“她们都说,没有走到最后就是爱得不够深,没别的原因,你觉得是这样吗?”
我笑笑,摇头。
人生不如电影,站在开头就能遥望结尾。理智与情感短兵相接的时候,根本没有人是真正的完胜者。
小时候看刘墉的书,他说他妻子在父母反对的时候还坚持跟他在一起,因为后半身会陪伴自己的不是父母而是伴侣。那会儿单纯地羡慕这样的做派,却不知力排众议会有多难。
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坚定意志,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在最开始就拎得清什么对自己更重要。爱与不爱的,如果不是对的时机,如果不是对的人,哪怕爱到天昏地暗死去活来,也逃不过分开的结局。
太多事情勉强不来,这不仅仅是苦情歌里的字句,也许就是现实。如果勉强太痛苦,也许只有放手才是长痛不如短痛的好选择,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爱呢。
可爱情从来就不是见不得人的东西,看到痛苦的恋人们屡屡重蹈覆辙,也不由得想对那些父母说上一说:
或许在上个年代,恋爱普遍是一种条件匹配题,可如果你们年少时候也曾经爱过不那么合适的人,也许就能体会到过那种切肤般的痛苦。
何妨对年轻人的爱情仁慈一些呢?为什么不能给多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过全部快乐痛苦,经历过无数挫折成长后,再自己选择并承担后果呢?
爱而不得时有发生,最宝贵的不就是过程中的火花四溅么?哪里有什么可供参考的标准答案,又哪里有人能省略过程直抵结果。既然如此,何不让那种被至亲和至情纠缠压抑着的左右为难的痛苦,再少一些?
枷锁已经太多,但行快乐事谈何容易。可我只是,这样徒然希望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