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提供/侯崇玉
天地山水,总不离用文字、笔墨描绘它的诗人、画家……今天所要呈现给大家的,是画家侯崇玉先生所临之作——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郭熙的《早春图》、李唐的《万壑松风》和龚贤的《山水长卷》。
侯先生临绘的这四幅经典作品,用笔尊重法度、尊重原作却不凝滞,与古人的境界相契,是画家与大师灵性间的暗合道妙。
面对经典——奉之凝重,怀以尊敬,唯有仰望。这也是我迟迟地难以动笔的缘由所在。
画家侯崇玉先生早年在中央美术学院研修期间,潜心敬临了中国美术史上达到艺术巅峰且极具代表性的作品: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郭熙的《早春图》、李唐的《万壑松风》;利用工作之余,历时三个月以意临的方式完成了龚贤的《山水长卷》。
就作品的自身价值、社会地位和影响力而言,能够完整且形神兼备地临摹以上四幅画作,无疑是对画家综合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与肯定。
中国画唐代以前多为表现人物,中国山水画的黄金时期在北宋和南宋。中国山水画之美,已成为世界所认知的一种符号。其所独具的那种诗意风景,则是风景画绝对无法比拟的。中国山水画不是写实的,它是画家胸臆抒发的一个途径。宋画,是中国绘画历程中的一个巅峰,是中国绘画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
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在画的构图、气势、笔墨运用变化与造型上,都已处于顶尖水平;从其艺术价值与赏析角度看,所画山体左右凹凸变化,呈现出相反相承的道理。范宽终年居山,对自然的观察极其细致,体现在作品中便是山水树木、人物的造型皆精妙传神,他笔下所表现的景物,就是把他生长与生活所在地域的景色用绘画的形式进行了真实的表达与艺术再现。范宽说:“不对,学人不如学大自然”——于是,就终日看山;范宽又说:“不对,学大自然不如学自己。”范宽看山——体会——感悟——总结——表现。范宽的作品体现了他对宇宙万物的敬畏之心,这也是他山水画作品的精神所在。
画家侯崇玉先生所临《溪山行旅图》,近乎完美地展现了作品原貌。当作品完成之后,众多藏家便争相求画,均遭到侯老师的婉拒。但最终还是被友情所缚,作品便转藏他手。今日我们无法目睹这幅临摹佳作的原貌,也是一个不小的遗憾吧。
郭熙的《早春图》,在绘画方法上与范宽截然不同,在构图、皴法、水墨处理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画山石,状似卷云的皴笔,被后人称为“卷云皴”;画树枝,如蟹爪下垂;画水,笔道宽阔精细;画人物,造型严谨、准确、传神;画建筑,极工。郭熙的作品,以饱含大量水的笔墨,淋漓尽致地绘出早春时节云气升腾的景象。
侯先生临摹的《早春图》,基本展现了郭熙画作的原貌,技法运用得娴熟灵逸,无半点油滑。郭熙变化多端的皴法,被侯老师生动地用于创作的作品中,体现了侯老师认真的求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善取舍,体现出画家的勤思与智慧。
李唐的《万壑松风》,运用了他所创立的 “斧劈皴”(大、小斧劈皴)、“刮铁皴”等皴法,把山石质地表现得凌利坚韧,气势磅礴。作品中松枝用笔极其连贯、灵活,松动而严谨,造型相当准确,山石上的草画得极细致,水流跌宕有声,色彩青绿交叠。题款已由范宽的隐藏而置山顶,体现了这一时期画家地位的变化与画家的自信。从李唐的作品中,足以窥见他有品有格且细腻的创作态度。
侯老师所临《万壑松风》,构图、造型、笔墨……都保留了原作的神采。临摹作品中体现了侯老师虔诚向古人、向经典学习的挚诚之心;体现了侯老师扎实的基本功以及拜倒在大师面前甘作小学生的谦卑。这,是画家侯崇玉先生的德养、学养与襟怀。
龚贤的《山水长卷》是侯老师的意临之作,临摹作品比原作大一倍左右。意临,是抓住大气息。龚贤乃“金陵八家”之首,山水画得非常纯净,笔法、墨法变化丰富,积墨浓重却很通透,丰满润泽,层次分明。同时,龚贤又受西方绘画影响,作品中吸纳了素描技法。
侯老师所意临的龚贤《山水长卷》,不是亦步亦趋,而是取其大意。在绘画过程中,把情感释放于笔端,在酣畅的水墨世界里,与大师对话,让心灵畅怀于天地之间……
能够如此完美地临绘出四幅经典作品,足以看出画家侯崇玉先生对大师及其作品所怀有的崇敬之情,在后期的创作道路上,侯老师受大师的感染与影响,深入生活,不断探索,艺术作品日臻成熟,并日新月异地发生变化。向经典致敬,画家唯用此心,方能超然地为我们呈现如此高邈旷达的作品。
主观抒情,客观叙事;格清品高,心自逍遥;志存高远,仰圣怀古;砥砺创作,挥斥方遒。是我从画家侯崇玉先生所临摹的大师作品中对画家创作态度与情怀的浅显理解与深刻感受。
历史终是过去时,但被历史留存下来的,必是那个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绘画的巅峰在宋代。宋画,也成为国画家们学习创作过程中不断攀登的一座艺术高峰。
常言“功夫在戏外”,绘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一幅优秀的绘画作品,是画家们在画外历经数十载的艰辛努力,孤独寂寞却不改初心、不言放弃。这一切,唯有对艺术发自内心的尊重与热爱,才可以做到。我们看到的往往是画家轻松的寥寥数笔即可呈现出一幅画作时的瞬间,但又怎能知道每一幅作品背后,无不凝聚着画家经年的心血与汗水,这,绝不是以金钱可衡量与评判的。
写此文,我思忖良久:以怎样的文字描述为好?怎样写,才不负古人、不负老师?笔洗铅华,素语言境。唯用心,方得始终。
画家简介:
侯崇玉,1956年出生于山東,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
1997一1998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助教研究生课程班。
从事美术教育教学工作四十余年,曾任教于齐齐哈尔大学(现退休)。
2015年,荣宝斋承印出版《侯崇玉画集》。
作者/菡萏莲荷
范宽(950—1032),宋代绘画大师,又名中正,字中立,汉族,陕西华原(今陕西铜川耀州区)人,性疏野,嗜酒好道。擅画山水,为山水画“北宋三大家”之一。
初学李成,后感悟“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造化”,遂隐居终南、太华,对景造意,写山真骨,自成一家。其画峰峦浑厚端庄,气势壮阔伟岸,令人有雄奇险峻之感。用笔强健有力,皴多雨点、豆瓣、钉头,山顶好作密林,常于水边置大石巨岩,屋宇笼染黑色。作雪景亦妙。存世作品有《溪山行旅图》《雪山萧寺图》《雪景寒林图》等。
郭熙(约1000-约1090年),北宋画家、绘画理论家。字淳夫,河阳温县(今河南孟县东)人。
出身平民,早年信奉道教,游于方外,以画闻名。熙宁元年召入画院,后任翰林待诏直长。山水师法李成,山石创为状如卷云的皴笔,后人称为“卷云皴”。
李唐(1066—1150),南宋画家。字晞古,河阳三城(今河南孟县)人。初以卖画为生, 宋徽宗赵佶时入画院。南渡后以成忠郎衔任画院待诏。擅长山水、人物。变荆浩、范宽之法,苍劲古朴,气势雄壮,开南宋水墨苍劲、浑厚一派先河。晚年去繁就简,用笔峭劲,创“大斧劈”皴,所画石质坚硬,立体感强,画水尤得势,有盘涡动荡之趣。兼工人物,初师李公麟,后衣褶变为方折劲硬,自成风格。并以画牛著称。与刘松年、马远、夏圭并称“南宋四大家”。存世作品有《万壑松风图》《清溪渔隐图》《烟寺松风》《采薇图》等。
龚贤(1618—1689)明末清初著名画家,金陵八大家之一。又名岂贤,字半千、半亩,号野遗,又号柴丈人、钟山野老,江苏昆山人,流寓金陵(今南京市),早年曾参加复社活动,明末战乱时外出漂泊流离,入清隐居不出,他与同时活跃于金陵地区的画家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胡慥、谢荪等并称“金陵八家”;与清初著名诗书画家吕潜并称“天下二半”(龚贤,字半千;吕潜,号半隐)。工诗文,善行草,源自米芾,又不拘古法,自成一体。著有《香草堂集》。
(注:以上简介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