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耕桃李甘当铺路石子 培育新人愿作护花春泥
春泥文学社系我校初中部文学爱好者自发组织的学生群众性团体。她以“配合语文教学,激发写作兴趣,培养文学幼苗,提高作文水平,开辟第二课堂,丰富校园生活”为宗旨,切实可行的开展有关活动。几度东风送暖至,一犁好雨伴春来。
一九八五年初冬,在中学生文学的沃土中出现了一片春泥。这年,我校初二的一名同学的习作见报了,一石激起千层浪。于是,爱好写作的几个同学以此为动力,很快主办起了自己的文学社——“春泥”文学社。文学社的目的是明确的,组织是健全的,章程是神圣的,教师是热心的,领导是关怀的。不多久,一期期油印刊物——《春泥》社刊——带着浓浓的油墨味儿,出现在同学们手中,人人读得津津有味,有的还评头论足。面对此情此景,社员们美滋滋的。因为他们知道“初生的婴儿总是不美的。”
四年来,我们的社刊《春泥》从无到有,由不定期发行到定期发行。迄今为止,我们共油印社刊22期。刊发社内外各种文章163篇,印刷发行总数逾万份。社刊栏目丰富,图文并茂,受到了兄弟文学社的好评——
“十天一期,一期四版,量大质美,愿你们的辛苦取得成绩,羸得信任,获得荣誉。”这是来自上海的赞誉,“春泥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在这个世界上,若有惊人之果,必先有惊人之行!”高明昌老师的这几名话给了我们莫大的力量!几年来,我们文学社的师生坚持勤奋耕耘,几经坎坷:我们失败不气馁,成功不自傲。北京的“春华”文学社张莉同学说:“寄来的小报我们都收阅了,我们印象最深的是《笑之歌》,说得那么透彻,细细回味,余味无穷。”辽宁的“开拓者”文学社刘俊同学说,你们的“‘写作资料库’内容真是好极了,生动有趣,富有艺术性,使人们笑中得到知识。”
我们在春天的沃土中耕耘,点播、生根、萌芽、开花、结果,我们已有五篇诗文公开发表!当然,与兄弟社相比,我们还相差甚远,这一点点成绩更是无足挂齿,但这毕竟是经过努力的结果。
文学社的活动形式多样:既有指导教师的讲授习作知识,也可走出去听名家的报告;走出校园徜徉于美丽的大自然中,南游元墓,北登金山,虽苦虽累,社员们却乐在其中。因为不仅了拓宽了视野,丰富了知识,而且更主要的是同学们增进了友谊。师生之间填平了鸿沟,彼此双方的理解更进了一步!开展系列活动“知我忻州,爱我忻州”,在“忻州一日游”活动中,社员们可尽兴啦!进印刷厂,访招待所,观电视台,游公园,登古城楼,上九龙岗,忻州全景尽收眼底,“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乐何极!”
社员们在游玩中,登高吟诵,互相嬉闹,乘兴而出,尽兴而归。
社员们在游玩中,不但知道了忻州的昨天,也看到了忻州的明天。视野拓宽了,兴趣更浓了,知识感到不够用了,于是我们与市图书馆取得了联系,办理了一个集体借书证,使社员们有书读,打好精神生活的底子。三年来,我们借阅图书一千余册,同学们都有一个读书笔记,记的分门别类,用时得心应手,在联校举办的“博览奖”中,我社社员连续两年夺魁。
今年四月份,市图书馆将在我校设立一个图书点,他们将送书上门,每月一次,一次二至百册,这将更有助于我们博览群书,陶冶情操,丰富知识,增加阅历,进而不断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
文学社先后有计划地进行横向交流,以文会友,结识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黄河上下兄弟文学社40余家。彼此互寄社刊,共同交流,相互勉励,既让社员们提高了应用文的使用能力,又使我们的《春泥》社刊日渐丰富起来,图文并茂,情理交融,佳作不断。我们的指导思想是:采尽百花酿佳蜜,博览群书成一家;力足春泥广交兄弟社,以文会友遍识天下士。
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
回顾过去,我们做了一些实事,取得了一点成绩,瞻望未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此越。
“我们都是春泥里扎根的小草和野花/从这里开始吧/开始跋涉/成如缨如络的大草原/成如林如栋的穿天杨!”
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