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又看了一遍《白日梦想家》,才发现英文版的题目原来是叫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我更喜欢英文版的题目,说不上为什么。我记得看完第一遍的时候有些细节没有细细去体会,但是那种整体上很好的感觉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里面的画面也很美,包括城市、街道的感觉,特别有艺术感。里面出现的格陵兰岛、冰岛、阿富汗、喜马拉雅山的景象都让我难以忘却。所以借着给男朋友安利的时间,自己又重新温习了一遍,很幸运能够让这部电影的感动再加深一点。
男主角Walter是纽约一家老牌杂志公司的底片资产部的负责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一个小心谨慎,看起来木讷无趣的中年男子,用纸笔小心的记着生活的每一笔开销,需要负责养活妈妈和一个看起来不太靠谱但大大咧咧性格开朗的妹妹。暗恋办公室的一位女同事,但是不敢当面和她讲话,只能在交友网站上偷偷关注她,然而因此自己的经历和简介太乏味,几乎没有值得一提的经历,所以不得不请网站管理员帮忙管理自己的主页。
他唯一的特点是爱做白日梦,常常在一些时刻走神,幻想着一些自己英雄时刻或者一些梦幻的场景,不一会则发现现实中自己呆了很久,常常被周围同事,特别是新来的临时领导取笑和捉弄。在他生日这天,他得知公司被并购,即将大批裁员,在过渡时期,新来的临时领导将接管他们的部门,带着他们出版最后一期纸质版杂志。新来的领导总是很喜欢捉弄和取笑爱走神的Walter,而Walter也常常(只能)在白日梦中和这位领导大战n个回合。
他平时的工作主要是负责为杂志封面洗印照片,在他的办公室里,有一位配合默契的下属,在这篇只属于他们的天地中,他们可以尽情而投入的处理每一张底片和照片。他主要跟一位素昧谋面的大名鼎鼎的摄影师接洽,这位摄影师Shawn是为数不多的还在用底片的摄影师,他很信任Walter,他认为只有Walter能按照他想要的方式呈现这些照片。在Walter生日的这天,他给Walter寄了25张底片,和一个生日礼物——刻着这家杂志格言的牛皮钱包,他还写信给杂志社高层,建议高层用其中第25张底片做最后一期纸质杂志的封面,并且说这是他认为的生命的精髓。高层自然很重视这位有名摄影师的建议。然而不幸的是,Walter发现第25张照片怎么也找不到,领导给了他最后期限,他不得不亲自去找摄影师Shawn询问这张底片的下落。Shawn常常神龙见首不见尾,没有特定的住所和联系方式,Walter只能凭借前24张底片中的蛛丝马迹去寻找Shawn。为此,从来没有去过很远的地方的他,不得不凭着仅有的线索和推测,一点点追随者Shawn的足迹,前往格陵兰岛、冰岛、阿富汗、喜马拉雅这些地方。途中寻找未果,为这个部门工作了16年的他被开除了,但他也没有停下脚步,终于在喜马拉雅的山上,见到了Shawn,尽管第25张底片的下落非常戏剧化,然而最重要的是,再回到生活中时,他已经不再是那个生活毫无波澜,遇到事情畏畏缩缩,只活在白日梦中的Walter了。
这部电影再看的时候,发现里面很多让我觉得很感动、很喜欢的地方。我很喜欢男主角这个角色,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主角光环。尽管他一开始看起来木讷无趣,或许如果你生活中真的有这么一个人,你也会像一开始女主角那样忽略这个人。但是电影好的地方就在于,你可以通过镜头偷窥主人公的生活,你会看到很多有意思的地方被镜头来个特写,即便是一些木讷的、无趣的点,也在镜头地下变得生动起来,让你觉得这个人很可爱。比如电影第一幕,他想给女主角的主页发个表情,又犹豫着要不要发,手指马上按下回车键,又紧张得起身来回踱步,最后好不容易咬着嘴唇决定发送,结果发现自己的网页出了问题,总是发送失败。再比如,他会在笔记本上认认真真的写下每一笔生活开销,即使是在荒无人烟的地方,也能找到一家快餐店,坐下来,完成记账的习惯。这些无聊的细节让你更真是的触碰到这个角色的品性,或许看到同样的细节,你会跟我有不同的结论,会对他有不同的态度,但是,这些细节真实得呈现了这个人,至少是他很重要的一部分。
我的结论是,Walter很善良,很温柔,他会在帮妈妈搬家的时候尽力保护好去世的爸爸留给妈妈的纪念日礼物,尽管那是一架笨重的钢琴。他很用心,在追寻Shawn的路上,他看到有小孩玩很炫酷的滑板,想起女主角的儿子也很喜欢,就用自己身上的东西交换了这儿滑板,尽管他当时也非常狼狈。他很认真,他其实可以拿出前24张任何一张骗领导说那是第25张底片,但是他还是踏上了寻找那张丢失底片的路途,尽管这让他费尽周折,也丢了工作。他很重感情,看重生活的意义,在喜马拉雅山上,他得到了村民送的长笛,回到美国时因为警察要没收这个长笛跟警察发生了冲突被关了小黑屋,这些小小的细节,被这部电影用轻轻的笔触呈现出来,不会让人觉得太过煽情,反而让人在会心一笑中,心里一暖。
还有一个特别印象深刻的片段,就是Walter一个人走进珠峰深处,攀上雪山,在高处的一个山洼里,意外与正在拍雪豹的Shawn相遇,Shawn为了不惊吓到雪豹,让Walter安静,因此那一段尽管是影片的第一个小高潮,但是在前面Walter长久奔波、波折经历的对比之下显得格外宁静。两个人等了一会,Shawn突然发现等候许久的雪豹静静地现身在镜头中,连忙请Walter透过镜头见证这一令人屏息的时刻,然而Shawn却没有按下快门,他说:
“有时候我不拍,如果我喜欢一个时刻,我是说我个人很喜欢时,我不喜欢让相机分心,我只想沉浸在那个时刻里面,享受那个当下,时刻过了就是过了。”
顺便提一句,就在一段里面,Shawn说出了第25张底片的下落,实际上他只是想给Walter一个惊喜,因此藏了起来(至于具体在哪里,这里不剧透了,很戏剧~),他说他原以为这很可爱。这段里面,Walter责备Shawn,Shawn向Walter表示自己很受伤,然后Walter又向Shawn道歉,最后,这个片段结束于两人看到不远处当地的藏人正在踢球,就一起加入其中,玩得很尽兴。整个过程让我感受到Shawn和Walter之间的默契、坦诚、理解和大度,非常舒服。
总体来说,我很认同Walter这个主人公。他对待工作认真而且投入,精心对待每一个工作的细节,对待下属很nice,很随和,很用心的和他人建立连接。尽管一开始缺乏勇气,但是在自己幻想(幻想着心爱的女生在最关键的时候鼓动自己做一点不一样的冒险的事情)的鼓励下,踏出了不平凡的一步,从此变开启了新的篇章。我不大相信一个人真的可以在一部电影的时间里面发生彻头彻尾的改变,但我看完电影后,觉得这个转折性的改变其实是有积累的,Walter的爸爸去世之前给Walter一个环游世界的日记本,Walter一直留着这个本子,虽然之前一次都没有派上用场;Walter的公司有一段座右铭:
To see the world,things dangerous to come to; 开拓视野,冲破艰险
To see behind walls, to draw closer, 看见世界,身临其境
To find each other and to feel, 贴近彼此,感受生活
That is the purpose of life. 这就是生活的目的。
最后,Walter找到第25张底片并送回去给那位开除了他的领导时,他说:“你赶走的这些人,他们真的很努力的为这个公司工作,他们相信公司的座右铭”,我相信,Walter就是这样的人,因为在一些关键的点上,正是公司的座右铭,鼓励他迈出步伐。因此,影片最后,我发现Walter从喜马拉雅回来,留着胡子,饱经沧桑之感,但是也变得更笃定,更坦然地面对自己的生活和情感,更从容,我会觉得这样的变化有点惊人,但毫不生硬和突兀。我相信、并且憧憬Walter的改变。
当然,Walter一路路遇各种好人,这也是Walter的幸运之处。比如海上的船员请他吃Shawn带来的蛋糕,这成为他重要的线索;冰岛的旅店老板,专程赶到机场带着Walter逃离火山灰;之前帮他维护个人主页的人,愿意在Walter被扣留洛杉矶机场的时候赶来为他作证,还请他吃了诱人的肉桂卷。这些善良的人给Walter很多支持和帮助,但我同时也相信,Walter的幸运是他自己的创造,他的品性本身就吸引着某些珍视这些品性的人,这不是有意为之,而是一种天然的惺惺相惜。我大胆断言,人间大多数事情也都如此,可能这就是万物的玄妙吧。
《白日梦想家》很适合在安静的时候看,在缺乏勇气的时候看。对我来说,它让我看到冰岛、格陵兰岛等地一些不常见的景色,开阔,原始,带着某种野性的吸引力。
它也让我了解到,一张有灵魂,包含生命精髓的照片是如何产生的,摄影师可能冒着生命的危险才捕捉得到一个绝美的、震撼的瞬间,也让我更加笃性,某种自己很认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是值得被看到和赞颂的。
我恰好在看完《白日梦想家》的第二天在最近正在看的一本书上看到一段很契合的话,原文很长,大概意思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笃信的某种道德观或价值信念,但是这些信念的形成并非仅仅通过像记住教条或口号那样来从认知或者理性上认识,而是通过在某一个真实或虚构主人公身上的展开的一段故事,我们透过他的一小段或是整个人生看到,他历经磨难,起起伏伏,但在某种信念的引导下,最终迎来了令人惊奇的、奇迹般的光芒,有时光芒虽然微弱,但足以照亮人心,让我们从更深的、更内在的感性层面领悟到,这种信念给我们带来的感动,从此我们决定追随同样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