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如约跟那个想“曝光”爸爸妈妈的男孩私聊了一个多小时,那个曾经跳楼自杀未遂,把自己摔残了的人。
事实上,当我看到“曝光”这两个字眼的时候,我的心里,有着一种不舒服的感觉。
我能想象,这样的他,仍然处于一个受害者的心态,可对于我们抑郁症而言,这样的心态,恰恰是我们拒绝改变拒绝成长的绊脚石。
唯有升起感恩的心,才能有力量成长,改变自己。
尤其是学习了简快,更让我意识到了这一点的重要性。如果,我们不能接受父母真实的样子,如果我们不能够真心臣服于爸爸妈妈,我们的能量,就可能在某一个点被卡住。
这个点,可能是身体,可能是工作,可能是爱情,可能是人际关系……
晚上八点半,我们开始语音了聊天。
果然,不出我所料,他向我倾诉了自己的现实有多惨:腿,已不能正常走路,走几步就受不了了,后期还需要手术,已经花了30多万; 腰也摔坏了,不过已经恢复; 脚也摔坏了……爸爸妈妈不去专科医院拿药,他们拿的药已经无效; 爸爸妈妈说他是啃老族,说他没有病,就是爱作……
我告诉他,认命吧!爸爸妈妈不是不爱你,而是不懂得该如何智慧地爱你。无知的教育,才有了今天的你。
我能想到,这样的一对控制欲极强拒绝学习拒绝改变自己的父母,有着一颗怎样脆弱的内心?
做为父母,望子成龙本没有错,可当孩子成不了龙,成了一条虫,到如今,他啥都不想做,只想去死的时候,他们也有亲朋好友,他们的尊严何在?他们的颜面何在?他们在乎更多的可能是自己的感觉,而不是儿子的。
我告诉他:本来,把你养这么大,这么帅,已经上大学了,该光宗耀祖了,可你偏偏这个样子?你说,他们的挫败感,是不是很深?他们在亲朋好友面前,是不是觉得特丢人?
他表示:确实如此。
他问我,他想自己去医院拿药,可以吗?
我告诉他,可以,只是,不要把康复的希望寄托在外面。吃药能改变你的认知吗?能让你的三观发生改变?
药,得吃,但关键是自己造药。以前,你把力量用错了地方。你用在了跟爸爸妈妈较劲上,希望他们理解你,希望他们改变,可能吗?我之所以能共情你的感受,是因为我曾经跟你一样,可爸爸妈妈没有得过这病,你现在非让人家来理解你,可能吗?是不是苛求?所以,放下想让她们理解你得抑郁症的心,自己该干嘛干嘛。
必须认命。你也自杀过,跳楼过,可并没有让她们有所领悟有所警醒啊?难道,你还想再跳一次楼?
他说,有可能。
我说,“没问题,你真的想死,也没问题,没人拦得了你。可是,看起来,哪怕是你真的死了,你的爸爸妈妈也不可能醒悟,只能说养了你这么一个祸害,自认倒霉,而已。你这样死,值得吗?甘心吗?”
另外一个方面,因为长久以来的被控制,让你的自我价值水平很低,严重的不配得感,以致于自暴自弃:我就这死样了!我就好不了了!我就是想死!当你这样想的时候,谁也救不了你,你涵香姐也救不了你。哪怕是你找一万个人聊天,你找世界上最牛逼的心理咨询聊,也救不了你。
我问他,愿意让我引导他做一个接受爸爸妈妈的冥想吗?当然,我知道,从痛恨父母到接受父母,这个弯拐得有点大,不管内心升起什么样的情绪,尽管接受。
他同意了,我趁热打铁,带领他又做了一个冥想,因为成长过程中有创伤,对于爸爸妈妈又恨又爱的冥想,这两个冥想,都来自于简快里的辅导技巧。
简快技巧跟治疗密码有很多一致的地方,那就是从潜意识层面下功夫,对创伤进行疗愈,从而最终达到建立新的思维模式的目的。
我相信,随着我让他放松下来,随着特定的引导词的解读,文字的能量加上语言的能量,他的内心,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情绪升起……
我告诉他,爸爸妈妈生了你,给了你生命,这就是最大的爱了,其它的,要靠你自己了。不要讨厌他们说你啃老,事实上如此啊!你是大人了,可你挣钱了吗?没有啊!
你看看园园?那个深爱着你的女孩。也有残疾,只上了六年级,也没有工作,可人家照样帮哥哥姐姐看孩子,一样学习心理学帮助别人,一样可以写作,活出了自己的价值,你呢?哪点不如她?
互联网的时代,机会太多了啊!看看我?不也是在家里做事情?
最后,我再三提醒他,每天做事时,随时随地觉察自己:我是在拉低自己能量,还是在提升自己能量?我的力量用在了正确的方向,还是用在了错误的方向?
每个人的潜能都无限大,只是,有时,我们用力用错了地方。
当你用在了抱怨,委屈,怨恨,自暴自弃,生命,自然黯然无光;
当你用在了感恩,知足,喜悦,努力学习,生命,自然丰富多彩。
正如群友天使分享的: “幸福是一种主动的选择:当你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当下的感受上,让当下的自己愉悦,你就更容易获得幸福;当你的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担心、忧虑和恐惧上,你就越会发现自己得不到想要的”。
我跟她讲冬雪的故事。前几天还闹着要自杀,最近几天,每天都在蜕变都在进步的一个女人。我期待,也可以看到他的变化,他的成长。
最后,又跟他讲了女孩和猫的故事。
女孩家里养了一只小猫。有几天,女孩突然发现,门口总有一条死鱼,这让她非常不开心,以为有人跟她搞恶作剧。可后来,她惊奇地发现,竟然是她家的小猫放的。
她感动了:鱼虽然不是她的最爱,可却是小猫的最爱,它把自己认为最爱的鱼给了它的女主人,来表达它对女主人的爱。
爸爸妈妈的爱,同样如此,可能给不了你想要的,却是他们认为是最好的。打你骂你的背后,都是因为爱。
动机和行为总没有错,只是方式方法有问题。
这就是真实的人生,一个男孩的苦乐年华,一个家庭的酸甜苦辣,一个社会的缩影。
像这样的孩子,还有多少?像这样的爸爸妈妈,还有多少?
不幸福的人生,到底该由谁来买单?
期待天下无郁!期待天下所有人都幸福快乐!
殷炳莲,笔名涵香,郁金香阳光会特聘记者。70后,山东省诸城市作协会员,21世纪新锐作家网新锐之星,郁金香公益联盟成员,潍坊郁金香阳光会会长。著作有康复故事书《回到人间》发表。
微信号:Y15263691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