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到苏州是晴朗的傍晚了。距离上一次的到来,已有927天之遥。一晃眼,还和昨天似的。
01
放下行李,我们沿着陌生街道寻去观前街。路上的人稀稀落落,一到这里便熙熙攘攘。有着密集的小吃与游人,或许放到哪个城市的景点街道都是如此,可偏是这种俗气,让我回忆起当时对苏州的那份喜欢。
两年前和小李走过的路仍历历在目,还能悉数起要过几个路口能寻到当时的店,但那引领我们前行的食物香气已更改了面貌。是这样,当你觉得熟悉时,在细枝末节里却不得不寻觅到时间流淌的味道。这时候便想起照片的意义了,当多年后故地重游两相参照时,也不至于只在记忆中勾勾画画。想到这,便翻看起多年前的游记。初访苏州的我满是初见时的兴奋,在游记中就能轻易地体会到。夸完山水再夸人,笑说痴语有三分。
02
苏州的面食扬名在外,第二日早晨便自然地寻到一家食饮店吃起来。红汤青椒肉丝、白汤爆炒猪肝,再掺着吴侬软语,成就了一份最寻常的苏州味道。
中午时分,下起了一些小雪。与小刘决定再去回拙政园。坐在当年的长凳上再度拍了张照片。我可以清楚地从自己身上看到变化。有过铺垫之后,江南的园林其实很难再度让我欣喜若狂。仿佛一个淡如水的朋友,尽管对她知之甚浅,但觉得到如此已恰到好处,你明白她寻常的问候方式,不必深知便足以维持这份好感。或许这是当年小庭劝我喜欢一个地方就不要再去了的缘由。恰巧,这天的拙政园展现出不一样的面貌。雪景下的廊檐,暖黄色的灯光,即使不移步换景,仅伫立一隅,那绵长添附的雪景都足够人贪恋地瞧上一个下午。冷。无处躲避。这风寻着树梢,沿着窗沿都要寻过来闹你。不像夏日的太阳,躲在屋下便轻易歇手作罢。想投降时发现园子里洗手的地方出来的是暖水,仿佛是要劝说着我们多看一会似的,便又绕着几座假山,踩着几座小桥,在雪做的南国里逗留。我喜欢这种消磨时间的方式。仿佛回到多年前的某个夏日,或是童年课本里的某个片段,进入了别人的叙事口吻,成为那个装饰梦境的景中人。
出了园子时看到了当年喜欢的乌梅,这些年的时光缩影体现在乌梅上是水果店推陈出新,乌梅发展出三种口感了。吃起来没有特别大的差别,不知道区分“香、甜、脆”的意义,但毕竟是出新品种了。
03
来苏州还有一个原因是当年游完苏州时爱极了这座城市,于是旅途末到了山塘街的猫空时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几年后的今天实现了这个愿望。再来看时,猫空的布局也有了一些变化。但是因为这种奇妙的联系,让我觉得店里的一切仍营造着亲切的气氛,是重温时特有的,仿佛是在回应着之前郑重其事的某刻。我们采买好今年的信纸便沿着山塘街走了。红红的灯笼,缓缓的流水。想起之前看一档纪录片时有个意大利人来此称这里很像威尼斯,沿河而作。这个比喻像连连看里长得像却消不掉的两个方块。
在还不知晓“赵元章肉骨烧”的名气时,我和小李只是陡然经过。在茶楼吃饭时还偶然地拍到了他的招牌。听闻他的名声后,便在微雨的傍晚为他排起了队。所谓慕名而来。
04
昆曲《游园·山桃红》里说:“迎君暂来姑苏城,游园相从残楼门。醉了山水再醉人,陪君惊梦到三更。”
05
上回来苏州最大的感受是那悠悠的生活节奏和不争不抢的中庸。苏州城就像一条现代河流上的船,自顾自地弹着琵琶唱着小调且行且歌。
别后,我已从它处听闻不少关于它的故事了。《大户人家》里描绘的苏州是个俏丽有故事的女子,蕴藏了不少的人文故事。而余秋雨的《白发苏州》,一笔悠长又迅捷的比拟把那有些撩人的苏州也勾画的沧桑了起来,仿佛一位老伶人为今日的游客做着历史表演。当时觉得矛盾,而再访时,想起这些书里的描述又有了一些新的体验。《大户人家》里的苏州多半诉说着苏州有些典故与历练的过往,而《白发苏州》说的是它的偏执,仿佛是一回事。守着过往,自会有人诉说着那经历,也只有迷恋这种经历才会对现在表现得漫不经心。到头来,我倒像是那个白发苍苍的苏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