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喜欢过年的,我也记不清了,好像是前年,大前年,大大前年……
小的时候很喜欢过年,因为过年有新衣服新鞋子,有各种好吃的,甚至还可以走亲戚收到长辈们给的压岁钱,没有比这更快乐的了,希望天天是过年。
小孩子总是能怡然自乐,你把他丢在泥坑里玩泥巴,也能玩的笑呵呵。总是不解的问大人们,过年不好吗?他们的回答总是贫穷中带着哀伤,然后打趣说出一个对子:年年过年年难过,年年难过年年过。不懂,不晓得说什么,大概也许可能他们并不怎么喜欢过年罢了。
村里习惯拜跑年,就是跑着把村里的父老乡亲都问候一遍,基本都是男人外跑,女人在家招待要过来拜年的人。男人拜年都要派烟,一个早上下来,手里有多少根烟,这个村就有多少户人家,错不了!小孩子都穿着有大荷包的外套,跟着大人后面可以多装点吃的。
快乐的日子总是短暂的,直到有一年村里都说,哇,小伙子都这么大了,来抽根烟。开始我是不接受的,因为我从不抽烟,后来说图个喜庆,不抽也先拿着好了。
我不再是一个孩子了,虽然我在那些长辈面前永远是孩子。但已然有些不适应了,以前那批关心我成绩的亲朋好友们又渐渐开始关心我的工作,收入和婚姻了。善意的,真的!
都说新一辈的年轻人很特立独行,也很现实,尤指“脑残”的90后。如果说“脑残”是特性,那么“现实”应该是共性,不分时代(至少目前我看到的时代)。
从来不怕攀比似的追问,更不屑愚弄与嘲讽,年轻人爱得起,自然也恨得起。怕什么,怕这世上真的是有人真的在关心你,可能这样的人的数量只有一个或者半个,这才是最要命的,无解的问题加上善意的关心等于无形的枷锁,挣不脱,逃不过,我妈还是我妈,我大爷终究还是我大爷。
农村过年还是很有很有烟火气的,特别在29晚上,对联糊上墙,年30晚上全家人吃着团圆饭看春晚,鞭炮声要持续一整夜,睡觉的事情不要想了。
初一在家,初二回娘家,初三大姨妈家,初四小姨妈家,初五……初五不行了,该返程回去上班了。时间不够了,明明亲戚都没有走完呀!你确定你家真有那么多亲戚?
一个节日,国家真的要重视起来很容易,两个字“放假”,不放假的节日永远没有办法让人重视起来。前几年,国家已经规定除夕不属于法定假期了。不放假了?传统还是要有的,年30开始放,想必能在30当天赶回去的,真的只有孙悟空了!
看着车站人山人海,突然有一丝感动,没有什么能阻止我们回家过年的心,距离不可以,时间不可以,车票不可以,老板不可以……
那过年的意义是什么?是工作一年可以回到温暖伤疤的港湾?是可以回家团圆吃妈妈做的家乡菜?是可以和小伙伴重温校园青涩时光?是可以和亲戚们聊聊这一年过得怎么样?还是年就是年,就该怎么过?
很多问题不能去想,因为想了也是没有结果,但又控制不住让人去想。突然,一下子懂得了长辈对联的意思,过年其实都一样,新年就是小的时候,大人们陪着孩子们玩耍;长大了,孩子们自己玩耍;老年时,孩子们陪着长辈玩耍。
年的味道就像那句禅: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还是道一句新年快乐吧,新的一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生意兴隆,五谷丰登,财源广进,顺顺利利,笑口常开……
还特别要对所有的老母亲一声问候一句辛苦了,因为新年了她还在过忙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