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并努力的生活

在去园西路吃饭的路上,看到了路边那家叫“丧茶”的奶茶店。好像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在“正能量”、“鸡汤”、“小确幸”等这些词汇过后,当下,“丧”已经成为了网络新宠,“丧文化”正在以表情包,网络流行语,甚至是品牌营销等多种多样的方式,不断蔓延,铺天盖地的“丧”占据着各大平台,并且深受年轻人的推崇。

那“丧文化”到底是什么呢?

“丧文化”指流行于青年群体当中的带有颓废、  绝望、悲观等情绪和色彩的语言、文字或图画,它是青年亚文化的一种新形式。以“废柴”、“葛优躺”等为代表的"丧文化”的产生和流行,是青年亚文化在目录体时代的一个缩影,它反映出当前青年的精神特质和集体焦虑,在一种程度上是新时期青年社会心态和社会心理的一个表征。

好像大家都在不停的宣泄着自己的消极心情,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这么丧呢?

大概是在这个优秀才是标配的时代里,普通的他们并不甘心他们目前普通的生活,然后就被不停地提醒,必须要优秀起来。他们终于下定决心去改变了,但又无法长期的坚持又被这些焦虑支配着,他们根本无法做出任何改变,为了发泄他们的焦虑,他们又不得不用大把的时间去打游戏,刷朋友圈,刷微博,刷抖音,但更可悲的是,他们在刷微博,朋友圈的时候,又会发现,他们的同龄人都无比的优秀,最后他们不想再跟无处不在的焦虑对抗了,干脆放弃治疗就这样丧着吧!

而我觉得“丧”并不是萎靡不振,不求上进,而是努力了,却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我们这个时代会给每个人机会去成功,但是又会告诉你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功。于是人们就越来越热衷毒鸡汤,越来越喜欢这种感同身受的“丧文化”。

考试挂科、参赛被淘汰、考证失败、校招未果、投简历没回复、被心仪的女生、男生拒绝等等这些都可以让我们感觉到生活中的各种小确丧。其实“丧文化”更多的就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负面情绪,就是我们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偶尔“丧”一下,真的没有关系,但我们不可以一直丧下去,不能陷入丧的深渊。

丧过了,醉过了,便要勇敢的去拥抱生活,哭过之后才能更加努力的去创造自己的幸福。丧一下子,请你依旧努力的生活。

自我充实和放松,及时欢乐。去运动,去旅行,去读书充实自己,让自己忙碌起来,不给丧气留时间。尝试新鲜事物,做之前一直想做却没做的事,尝试和不同的人交往,去接受生活最阳光的一面。年轻就要热血沸腾,清空负情绪、释放工作压力、愉悦心情,尽享快乐,随时嗨皮,分分钟赶走“丧文化”。

因为喜欢的东西都很贵,想去的地方都很远,想爱的人超完美。我们要一直上,并努力的生活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