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上海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每天最大的感觉就是时间过得很快,这座城市它允许我们做自己想做的事,存的下梦想也容得下野心。《把时间当作朋友》可能自己更多时候在阅读这本书的同时,也不断地回想过去发生的一幕幕,那些改变着我的故事,也想讲给你们听:
1、经历即自我
在书里老师有写到:有时我们也要摆脱经验的困局。这让我想起了春节前后的日子,那段时间主要是放松,还有去各种亲戚家里边儿。过年之后舅舅家的小妹在我家住了很久,小孩儿不愿意写作业,因为我每天都习惯了记录,所以其中的任务就是让她把作业写完。
刚开始我并不能确定真的可以好好辅导她,是因为之前听说他们的题都很难,所以内心是拒绝的,看了下她的教科书和作业后,突然信心倍增。教她英语、数学、语文,每次完成后我都会答应她三个要求作为奖励。
有些事情或许是我们之前听完他人的体会后一直拒绝的,所以我们不愿意去尝试。想到大学时生涯发展郭老师在第一节课上就说过:“经历即自我”,以至于后来我还是喜欢自己去经历、去体验、去发现、去思考,别人的永远只是别人的,世上这么多人,所有的感觉也只是相似,并不完全相同。听听他人的建议是好事,但是我们要跳出一味地听建议,搞得好像如果自己去做,也是相同的感受和结果一样。
2、被鼓励着,也鼓励着别人
在这一部分,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老师尽量坚持的原则:永远鼓励身边的人,哪怕多少有些盲目!
因为家庭原因,小学在学校里我是个孤僻、少与人往来的人,特别是在四年级,偶尔结伴与同学走,但基本上都是独自一人踩着点上下课。妈妈再婚、亲生爸爸去世,年少的时候痛恨自己身无力量,也曾想过结束自己的生命,在光天化日之下旁若无人的哭泣。初中时,我写日记,班主任老师每次看过后都会给我写很长很长的回信。就这样,在她的陪伴和鼓励下我慢慢地去接受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
大学时加入青年志愿者协会,因此有机会参与更多的公益活动,一次偶然的机会朋友带我到聋童康复中心做志愿者,那是一群充满纯真、很漂亮、也很乖的孩子们。后来我习惯每周六或周日去陪那些可爱的孩子,在为孩子们的处境担忧时,同样也被他们的纯情和努力所感动。在许多小孩子身上我看不到一丝忧郁,后来当我再去的时候,小朋友们都会以他们自己独特的方式来欢迎我:刚到达时高声大叫,入门之后欢呼雀跃,玩耍时依恋,离开时依依不舍。这些都是对我付出的回报,同时也是鼓励。我也喜欢把他们的点滴成长记录下来。每次每次的不同,却每次每次的相似。我不敢说自己到底有多爱他们,只是一种习惯比爱更可怕,看着他们越来越好,已经知足。
这几年来做志愿者的经历,让我经历了很多有生以来的第一次,也学会和体会到了很多东西,可以说受益匪浅。在我心中,志愿服务再也不是当初所理解的泛泛的助人为乐,也因此在14年的3月和几个朋友成立了一个公益组织,想鼓励更多的人,希望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关注的不是要产生多大的效应。
想慢慢地建立自己看事情的角度,学会真正地把时间当作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