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下乡知青生活(一)

今年3月20日,是我在涂坊下乡48周年纪念日。

一晃眼48年过去了。当年那个刚走出中学校门,瘦瘦高高,一脸懵逼的青涩小伙,转眼成了一个每天上街买菜、溜弯的老头,福州人叫“老依伯"。

那一年,我19岁。

从 1966年下半年到1972年底,我陆陆续续完成了初高中学业。


其实在我小学快毕业时,文革就开始了。我所在的中区小学大字报铺天盖地,整个学校乱糟糟的。但我们六年级仍坚持进行了毕业升学考试,一百多位同学大都录取到了农中,城中,而我却幸运地进了长汀一中。

进入一中,此时已无书可读。老师们已经靠边,学校临时派了两个高三的学生当我们的辅导员。不久大串联开始,我先是随学校组织的串联队到了福州,后又同本班的几个同学步行串联到了瑞金、井岗山、韶山,长沙,然后折往广州,等到回到学校时,已经是1967年2月中旬了。

学校里的文革越发如火如荼,各种组织林立。我因为家庭有点历史问题,没有一个红卫兵组织接纳我,只好整天在街上游荡,直到1968年底学校复课才回到课堂。

学校已改名为“抗大中学”,课程也大为压缩改革,不是下厂学工,就是下农村学农,每天都要天天读,背毛主席语录,学老三篇,开展斗私批修,初中生活就这样懵懵懂懂过去了。

1971年赶上“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回潮”,恢复办高中,我也顺利升上了高中,较为完整地学习了两年的高中课程。

其间我的家庭也发生了大的变故。父亲从连城县城下放到姑田,弟弟妹妹受家庭牵连未能升上高中,妹妹失学在家,弟弟随父亲转到姑田上学。哥哥也于1969年底插队到最偏远的红山。嬸嬸一家随迁到叔叔下放的辽宁复县农村后又迁往了南宁。祖母、祖父相继于1971年、1972年逝世。一家人从此东零西散,天各一方。

1972年底我高中毕业了。同年级个别关系硬的当兵去了;有的因是校宣传队、篮球队的骨干,留城进了二轻局;还有一些按政策作为照顾对象留在街道,一些女同学更绝,为了逃避下乡,临毕业前就匆匆找了丈夫结婚。我却别无选择,只能作为知青到农村广阔天地去。走出校门,四顾茫然,我不知未来的出囗在哪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自1969年大规模的知青下乡潮后,国家对知青下乡的政策有所调整,不再硬性要求知青必须落户到村里,各地建立了以统一集...
    田凫阅读 3,757评论 0 0
  • 1973年3月20日是我们这批知青下乡的日子,县里没有组织欢送,也没有统一派送车辆,由我们自行到车站搭乘班车前往下...
    田凫阅读 4,155评论 0 1
  • 3月21日早饭后,公社派了一辆手扶拖拉机载我们到大岗知青场。涂坊本地的知青:阮翔、程秀森、陈倩、黄小芳也和我们一起...
    田凫阅读 2,635评论 0 0
  • 今天感恩节哎,感谢一直在我身边的亲朋好友。感恩相遇!感恩不离不弃。 中午开了第一次的党会,身份的转变要...
    余生动听阅读 13,586评论 0 11
  • 彩排完,天已黑
    刘凯书法阅读 9,758评论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