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看了部电影,一直想写个观后感,电影名是《芳华》。
这部片子出来有些时间了,据说后来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也算是惯例吧,又是撤档又是删减的,因此,我也不是很清楚自己看的是不是完整版。
冯导上一部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的电影是《集结号》,07年底上映,距今已经过去了十年,也正是因为该部电影,已过不惑之年的良心演员张涵予才得以真正进入大众的视野,幸甚。
两部电影的时代背景,其实跨度不大,呈现的故事内核却是有差异的。
我没有第一时间去网上查阅相关的影评,怕受到影响,写不出心里的第一感觉。
观影不到十分钟的时候,心底就有了一丝疑惑,人物的妆容过于精致,场景过于敞亮鲜明,一颦一笑之间皆是如此,无论是清澈湛蓝的游泳池亦或色彩分明的街道布景,似乎直接取景于影院之外。带着这样的不解,一直到影片最后一句出现,旁白说到,我们不想被你们见到老去的模样,就到此为止吧。我暗自点了点头,打消了心结。
如同今时今日,当你某日无意翻阅到父辈甚至祖父辈的老旧泛黄的黑白照片,音容笑貌已经抵挡不住岁月的霉蚀,可在他们眼里,回忆尚是五彩斑斓的。
另外一点,先不谈故事的细节上是否存在有令人诟病的地方,作为一个普通观众,我一贯没有吹毛求疵的习惯。而对于整部电影的人物情感纠葛、事态的高低转变的处理,不知道导演是出于有心还是无意,总之我个人愿意给个高分,我最怕或者最反感的是什么呢,就是总有人会动不动将一件事上升到人性丑恶这种高度,殊不知,幕布胶片上也好,回归到自身也罢,所有的人只不过是在一个大时代的洪流中被推搡着不得不往前走而已。
总之,整体的观感是伤而不悲,恼而不怒,这是同集结号不一样的地方,前者是在河底长憋了一口气急需浮出水面肆意呼吸,后者是寻常的每天睁开眼,洗漱,早餐,推开窗户,遇人吆喝一声,今天天气不错。
故事的开始,何小萍作为在当时家庭成分并不好的一员进入了文工团,因为父亲的原因,她甚至随了继父的姓,只为能够改头换面彻底融入集体。她到了新环境不久,就不打招呼取了室友的军装去拍了照片,尔后给正在改造且已经许多年不曾见面的亲生父亲寄去,如她生父所言,怕哪天街上相遇,相逢不相识。虽说情有可原,却并不代表错就不存在了,此举可谓是给自己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作为被排挤受欺侮的一方,何小萍似乎从一开始就被命运安排好了一切。
到底是为时代所不容,还是被一个群体所排斥,我后来想了想,觉得,时代其实一直在改变,信仰和方向标也时左时右,她是被自己的个性给误了。
而在几年之后,身为前线医护人员的何小萍因为见识了太多的惨状,加之前期不如意的生活累积,当荣誉突如其来加诸其身时,整个人便崩溃了。
在前方断了一条胳膊的刘峰去精神病院探望她,两人双目对视,这个姑娘浑身开始颤抖的时候,是整部影片我第一次想落泪。
之后,文工团面临解散,在谢幕表演的现场,何小萍以被慰问者的身份现身,时隔多年之后,她再一次听见了往昔熟稔的背景音乐,身不由己地离开座位,来到了剧场外的草坪上,一个人开始翩翩起舞,很多年以前,有个不嫌弃她身上的馊味愿意帮她隐瞒身世的男人忍着腰伤陪她完成了那些动作,这是她不堪重负的前半生中为数不多的一丝温暖。剧院内鼓点结束,剧院外的一缕魂魄也随之归来。
时代落幕了。
这个地方给了她不堪的回忆,却也给她留了一线生机。
而另一个主线人物,“活雷锋”刘峰,一个活在条条框框里的男人,一丝不苟,助人为乐,在有限的生命里创造无限的价值,是他青春的真实写照。却在听了邓丽君的歌之后,压抑了许久的情感如火山般爆发,他紧紧地抱住林丁丁,述说着满腔的情愁,惊慌失措的林丁丁夺门而逃。她接受不了这样的“刘峰”,没来由的失望甚至演变成了厌恶,以至于到最后也没有出声拉他一把,包括所有曾经受过他帮助的以他为荣的朋友们,没有一人说话。
“活雷锋”从神台上跌落下来,摔进了尘土里。他去了前线,也为此失去了一条胳膊,但是如他所言,同躺在墓碑下的伙伴相比,他已经幸运了太多。旁白是这样讲的,他是怀着牺牲的决绝站立着的,这样的他或许就会被写进歌里,被传颂到远方,被那个歌手林丁丁演唱出来。
文工团解散后的某一天,他在海口与团里的另外两个姑娘相遇,她们拿出早已移居澳洲的林丁丁的近照,打趣到,看吧,已经胖成这样了,站在你面前,你还抱么。
她们都没有因为当年的旁观不作为而感到过度愧疚,刘峰也未曾因为错失过雪中送炭的感动而生疏了往日朝夕相处的感情,他只是拿起林的照片,微笑端详着。
她们甚至都没有再提起过何小萍,好像这个人从未在生命中出现过。
对的时间,对的地点,对的人,生而为人,何其有幸,能三者皆占呢。
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一切都像极了生活原本的样子。
故事的最后,已经痊愈的何小萍当着刘峰的面说出了许多年前堵在心口的话,抱一抱我。他伸出他仅剩的一条胳膊挽住了她。
抱一抱过去,抱一抱眼前人,无论是不堪还是变数难测,只要尚存呼吸,仍可相濡以沫。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傻子都知道后山的花儿更娇艳,那是独属于他的秘密。我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话,历史老师对他的学生们说,你们随意翻阅过的一页,却是他们的一生。
后记:
我母亲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和我讲述他们那个年代的故事,不厌其烦反反复复的讲,我一开始是抗拒,然后慢慢接受,最后是向往,甚至有些忘本的嫌疑,我总是同好友埋怨,现在的社会,生活节奏太快了,通讯手段太快了,交通工具太快了,情感的爆发和结束同样太快了,一切都太快了,我不喜欢。
他说,等你再过个十年,二十年,再回头看,或许就不一样了。
他说这句话的时候,像个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