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天高气爽,月明风清,气温由热逐渐下降,谷物自然成熟。
从字面上理解“秋”从“禾”与“火”,意指庄稼快成熟。
立秋时间正好来到贵港,虽是陪同女儿见她日夜思念的闺蜜,小小的她们从襁褓中认识,在七星公园里奔跑,在花桥美术馆中指着画作轻声耳语,在家里穿着睡衣打着枕头仗,也在半夜躲在被子里用视频聊天…无论如何,孩子能够有一个这么贴己的儿时玩伴是何其幸福的事,我们父母们也籍由这个每年三次的假期见见面。
贵港,既有老街城区的闲适生活,早起六点半,骑行在塘边,感受到“塘”的密集,覃塘,怡湖,东湖等等名称估计就是由这些大大小小与民生贴近的鱼塘组成,每次来贵港都有不一样的感受,老街的肉丸豆腐饺,槐花粉,老街甜甜圈,一早在转角的小推车,本以为就是平常一家糕点店的外摆,谁知小红书在评论区都是“童年的味道”,
平南,生态极好的稻田,老牛在水塘里,露出半截,白鹭停留在身边,不被打扰的宁静。车窗不断后退的风景带着湿润的立秋的风,行驶在去平南平山镇百斯特竹编工艺厂探访的路上,创始人莫总态度开放,开朗热情,有这敏捷的思维和开放的态度,长期做外销日韩的订单,客户维护有这自己的原则。
夫妻经营的厂区,设计园林环境所使用的编织类产品,使用 机器做框架,剩下都是纯手工编织,厂里基本是50岁左右的共同,手中翻腾的编织和修剪技术,娴熟而迅速, 2000万年产值并不能消弭莫总作为老板的困境:没有能够与他共同探讨企业发展之路的搭档,或者年轻有想法的管理人才,新老交替是这样五年左右工艺厂的必然发展之路,基本稳定的订单,不大不小的规模,没有后续力量,厂内的编织师年年老去, 文化提升没有进步,外来资源对这样同质性严重的生产型厂关注度不高。 厂区80工人,外包150人,因没有行业标准和自己独特的品牌,不能产生议价空间。
莫厂长毕业于某农业大学,文化程度在同行中有着很强的优势,肯干会想,但目前困境仍是招不到合适的管理岗和设计师,这是在村镇企业普遍的痛点,年轻的大学生对手工技艺有一定喜爱,这是一个新趋势,往后规划的手艺人联盟和美育论坛可以联合邀请企业方参与,用手艺复兴带来城镇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