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第4季第9集的辩题是:当父母提出想和老伙伴一起去养老院养老,我该支持还是反对呢?
这个辩题对于我的意义不在于思考支不支持,因为我的父母(他们这一代人),大部分都还是希望子女承欢膝下超过自己去追求和享受自由的一辈人,他们永远也不会主动提出这样的想法,所以我觉得这个辩题对我们的更大意义在于,当我们老了,我们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吗?正如麦孜燕在辩论中讲到的,人到老年,一般有三种生活起居形式,一是独居,二是与子女同居,三是选择去养老院。如果是以现在的认知来做未来的选择的话,我还是会选择和老伴一起独居,因为我们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不是生活的烟火——菜市场,也不是生活的朝气——带娃带孙),然后再加上三两老伙伴就够,也不是特别爱热闹(爱八卦)的人,所以独居,我想是最好的选择,当然,想要高质量的独居,那年轻的时候还是得好好的筹(fen)备(dou)的。
回归这期辩论的精彩内容,这期很煽情,因为亲情总是我们内心最深的根所在,感性的人讲亲情,眼泪也就哗啦啦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
反方的刘楠,她不支持父母去养老院:
首先,她一出场便亮出了辩手的必杀技,针对辩题的小视频,她抓住视频中的用词漏洞来切入,她说视频中用了好几个词来形容养老院,比如“设备齐全”、“床位宽敞”等,都是些“好”的词,而只会用“好词”的形式只有广告,从广告一词她又“透过现象看本质”——中国的老人容易受到别人(广告)的影响,而有时候他们又是心甘情愿被影响被欺骗的,原因是什么呢?刘楠进一步挖掘与分析,原因是他们缺乏我们子女的陪伴与关注。
接着刘楠又进一步分析,那么老人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呢?她给出了两个答案,我觉得非常符合我们大部分家长和老人的现状:
一是生活的烟火气——菜市场,就是能感受到真实生活的场景,这个可以让老人少一点胡思乱想。
二是生活的朝气——老年人需要跟年轻人在一起,去感受这种生命的朝气和活力。
【其实我老妈就是这样,总觉得老妈是思想非常“单纯”,她每天都非常忙碌于自己的“家务活”,买菜的事情,两个孙子的事情......感觉她也乐于其中,不像我一样有很多的“时间”来胡思乱想,非常简单。】
老人真正需要的是生活的烟火气和生活的朝气,而养老院是给不了的。
正方的陈铭,他觉得该支持:
他说,当老父母提出这个想法是,我们第一件事要做的是判断他是否是“气话”,他还教我们如何辨是不是气话,好棒!不愧是奇葩中上有老下有小的代表。
如果是气话的话,他一般会说“我想去养老院”。如果他很认真的跟你说“我要跟老王老张和老李去”,这不是气话,因为已经是开始进入实施环节了,例如生活当中如果有个朋友跟你说我想去欧洲,这可能是个梦想,他如果说他要跟我几个室友谁和谁谁,一起去欧洲,那这么就意味着开始查攻略了。也就是说他已经锁定了老友的这个选项了,这是不是气话。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当家庭成员提出任何一个想法时,我们都要判断对方是出于什么心理和情绪说出这句话和想法的,然后再跟进对方的心理和情绪做出理智的回应。】
后面针对刘楠关于“老人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的观点,陈铭进行了批判和分析:
刘楠刚刚讲了两句话,生活的烟火气——菜市场,还有生活的朝气——孙子,这是特别典型的一种青年和中年自己的理解,是对老年人幸福观的刻板偏见。非常非常的典型,我们总觉得这应该就是老人想要的,我们生活中的老人也确实这么做了,很多时候我们以为他们是受价值观影响,其实不是,而是环境铸造了他们的价值观,他们天天就只能下楼去买菜帮忙带娃,长辈的价值观很大程度是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长辈的价值观确实是受环境的影响,每个人的价值观都是啊,外界环境认为传统的老人就需要所谓的“生活的烟火气——菜市场”、“生活的朝气——带娃”,所以铸就了他们的价值观,认为这样才是正常的。而当他们懂得对自己幸福观的重新定义和理解,我们是不是应该支持他们,而不是去拘束,让他们有一次重新体会的机会。】
接下来是反方的马薇薇女王,她的逻辑非常清晰,而且最最最重要的是,她和黄执中欧巴一样,已经不是在辩论了,而是在演讲,在表演,非常高级!
她首先是分析了什么样的人才会结婚生子?还有他们憧憬的是一种怎样的家庭生活?
那些想要结婚生子,然后再把自己的孩子的孩子带大,特别注重家庭亲情的人。老伴永远在身边,孩子承欢膝下,孩子一天天长大,没事就跟我唠嗑,等他的孩子也长大了,我把原来跟他爸爸讲过的故事,再给他也讲上一遍,这样的老人不会在七八十岁的时候突然改变价值观说要去养老院,说我要去放飞自我,寻找诗和远方。
她又提出了另一个思考:什么样的老人才会提出要去养老院的想法?
反而是这些不结婚不生子的,就想一生不羁放纵自由的人,他们的价值观从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定下来了,更爱友情,更爱向这个世界探索,想看到宇宙的疆界,也想要永远看不到宇宙的疆界。
进而她又分析当上面那一种老人改变了自己的想法想要去养老院的时候,肯定是有这样的原因的:
我觉得如果突然发生这样的事情,一定是因为你们的亲子关系出现了问题,可能不是我们不爱父母了,也不是父母不爱我们了,是他们感觉他们在这个家里,不再被需要,而我们特别懂事的父母,在感觉到自己不再被需要的时候,他们就会特别懂事地做出一个选择,就是我离开这个我已经经营了六七十年的家。把空间让给孩子和他的孩子们,父母这么懂事,所以我们就不懂事地由着他们懂事吗?别人退一步,我们就真的要进一步吗?何况是对自己的至亲之人。
【马薇薇的一系列反问直击到我们的内心,面对父母的“懂事”,我们就要选择“不懂事”吗?反问的好!】
马薇薇的第二个观点是“老人就是不萌还作的小孩”,我觉得这个形容好恰当,他们对“养老院”的一切可能会比在家里还挑剔,所以,不是一般的“养老院”他们就能接受的。
马薇薇最后一个观点谈到养老院费用的问题以及延伸出来的,其实这到辩题是广大的中产阶级家庭所面对的困难的选择,富人家庭和赤贫家庭没有这样的烦恼,富人家庭可以自己在家建一个养老院,而赤贫家庭只顾温饱,只有中产阶级家庭还会苦恼让不让老人去养老院这样的问题,而这么一笔大的费用,真的是没必要。在得出这个前,被马薇薇的一个观点深深的共鸣到,她说:
其实,我们今天在做一个什么选择呢?如果一个是对的,一个是错的,那不叫选择,你傻逼才选那个错的!如果两个都对,我们也不怕选择,因为选哪个都很爽!人生最痛苦的选择是什么?是两个都是错的,那个时候我们要选择的是我们更能背负哪种错误带给我们的代价~
【越长大才越发现,生活有太多的选择题要去做,而选项很多时候都没有自己心中认为最完美和理想的一项,但却还要去选,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能做的选择就是,我们更能背负哪一个选项带给我们的代价。因为做出每个选择后,永远都不代表它的完结,而是一切才刚刚开始,需要去面对的事情还有好多好多。而反思自己为何惧怕做选择,其实是恐惧选择后自己要去承担的结果,但是,想想,没有什么选择是十全十美的,每一条路都会有风景,也有荆棘,重要的是,在探索前进的过程中,对待风景的心情和面对荆棘的态度;我们都愿意一路都是风景,欣赏风景的心情每个拥有快乐童年的小伙伴早就学会了,而面对荆棘时的内心,还需要慢慢磨练,不要因为害怕荆棘的出现而不敢迈出一步,前行一步,而错过本来就会属于我们的风景。所以,在最好的时候,敢去承诺,敢去选择,敢去承担,一路慢慢调整,就好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