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一一澳洲游学前的最后一顿晚餐,接下来一个多月要吃西餐了。于是,她很隆重地说要吃中国菜。于是,我们选择了颇有中国特色的南京大排档。味道和装修的感觉还是很不错的,尤其是对我来说,居然在什么都吃不了的过敏时分几乎每个菜都能吃,十分高兴,比商务宴请时每道菜我几乎都不敢下筷要好太多啦。
最近看名人传记,感觉自己更重要的是从他身上学到些什么,哪里是自己可以吸收的,哪里是工作中可以效仿的,而不是像我以前看这类书,似乎就是为了了解一些八卦,就是因为跟个风。
前些天经过真如,经过世纪大道,都会很明显地看到长江实业开发的综合体。之前我只是人云亦云地觉得李嘉诚只是说得好听,做起来慢吞吞的,几乎没有在上海之前的城市发展中尽过什么力。现在觉得自己有些狭隘,既然没有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所以今天看了李嘉诚的传记。这本书和将心注入不同,那本是人家开办企业的多年经验,而这本则是一个旁观者眼中的世界。
不同的视角有不同的理解。我也一样,看了第一章,我有了两点感受。第一个,是父亲对于孩子人格教育的重要性。他的父亲原本是小学校长,虽然逃难到香港后,对于经商一窍不通,但在人格方面对于儿子未来的成长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石,那就是诚实。都说无奸不商,但我觉得实际上大家都被这句话误导了,会误以为生意要想做得好就得学会坑蒙拐骗。而实际上每一家大企业,每一个常青树却都是靠诚信来让顾客愿意持久购买他家商品或服务的。从来没有看到过哪家商是靠奸来做大做久的。这就好比很多人说淘宝是假货集中营。但却没想到其中至少有99%的商家是诚信经营的。不能因为遇到1%的坏产品就忽视其余的99%。
还有一点,就是他的舅父。在他父亲去世不得不中断学业出去打工养家时,舅父并没有第一时间让他到自己的公司里工作,而是冷眼旁观,让他自己去街上找工作。如果一开始没有让他磨练意志和自己闯荡的经历,就会像个温室花朵一样。到最后让他到自己工厂工作时,也没有照顾他,上来就给个什么清闲的工作,而是一视同仁从倒茶擦桌子开始。
我们许多父母,面对给自己子女找工作,就想着钱多事少离家近。仿佛这孩子可以一辈子受自己庇护一样。这样去培养孩子,代代相传,全都是在培养败家子,怎么可能一代更比一代强呢?
今日智力:李嘉诚传。
今日健康:俯卧撑3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