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简小安
01
还没下班,小狼放学了,打电话给我说作业有一项是背诵课文,他会用电话手表发语音给我听,等回家给他签名。
办公室几个女人,都觉得小狼挺自觉的,学习习惯也不错。
莉问我:姐,你们家儿子全都是自己带大,没让老人插手的吗?
我说是啊,7*24小时,全年无休,一直到上幼儿园,我才复出职场。之后也都是自己上班前送去学校,下了班再去接。
莉说,以后有小孩我也想这样。
莉还很年轻,大学毕业不过一两年。
男朋友是高中同学,比莉还小一岁,还在读研。
大学四年异地,感情还是挺稳定的,莉毕业后跟到男友读研的城市来找了这份工作。之后未婚先孕,紧赶着回家乡领了证办了酒。
婆婆也还很年轻,跟过来帮忙照顾着。
没想到孕六个多月,产检查出胎儿心脏有比较复杂的问题,婆婆老公带着回去引产。
坐完月子回来上班了。
月子也是婆婆照顾的,朝夕相处的时候,发现很多问题,尤其是生活习惯和育儿观念,还有钱。
比如洗衣服,有搓衣板不用,在卫生间地上揉;给小宝宝准备新衣服,在菜市场那里买十几二几块一套的;打算回老家生完孩子休完产假就断奶,莉回来上班,孩子就在老家养;加什么辅食不辅食的,煮好粥舀一碗米汤又营养又方便……
晓也跟着连连表示+1。
晓的孩子幼儿园中,婆婆接送,同住。
晓老公常常出差不在家,据说和婆婆之间也是各种小冲突不断——说过了孩子吃什么东西会上火咳嗽,放学路上婆婆还是买来给孩子吃;孩子吃饭时要求开着电视看动画片,晓不允许,婆婆不仅给开,还要叫晓“你别惹他哭,让他边看边吃”;晓晚上收拾完厨房洗完衣服,给孩子讲睡前故事,婆婆就推开房间门叨咕“还不赶紧地早点睡觉,明天又要起不来迟到了”。
诸如此类,烦不胜烦。
晓说,孩子真是得自己带,宁肯辛苦些,养成了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以后少操好多心啊。
那为什么不自己带呢?
晓又颓了:买了房子,要还贷,还要存钱等交了房装修;老公一个人赚钱压力大,自己不上班也没有安全感。
02
所以呢?
莉问:姐,你们那时候怎么做到的呢?
我们怎么做到的?
很重要的一点是,家庭内部必须要达成一致。
小狼出生前,其实我们也是计划按照“国情和惯例”,由公婆带孩子,我要上班的。但是在公婆来了一个月之后,老狼因为种种原因,已经意识到他们带不了小狼(他之前和公公一起生活的时间非常少),立刻和我商量做出调整,并表态会尽力分担家务;
如果男人说:你把孩子教得再好,习惯再好,学习再好有什么用,不去赚钱给他好的条件,还是会输在起跑线上;或者说那么多小孩都是老人家带甚至在老家带的不都好好的吗?劝你一定要三思再决定是否要做全职妈妈。
更重要的一点是,决定之后,需要坚持,长久的坚持。
日复一日繁杂的小事,可以消磨掉很多的耐心和爱。已经不是“一个两个随便养养都能长大”的年代,家里多出一个小孩多出多少琐碎的事情来,只有自己带过的才知道;经济也会紧张拮据,除了保障孩子吃的用的都必须是安全放心的之外,其它能省则省;
老狼在那三年多,基本上都是下班就接手孩子,我和孩子睡觉了他还要收拾家里,上班才是休息的状态;我则每天带着小狼外出活动,晒太阳,买菜做饭,管他吃喝拉撒睡,没有半刻自己的时间。
记得那时候妈妈常常打电话给我,力劝我去工作,孩子实在不放心公婆带,送回去她和姐姐帮我带也行。她忧心忡忡,我也可以理解。
要赌家庭一直风调雨顺,没有人疾病等意外情况,还要赌彼此相依为命的决心,老公承认你全职的付出,并一如既往。
我记得她说的次数多了,我是这么答复她的:首先,老狼是我自己选的,人品我信得过;其次,即便真有什么变故,我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哪怕去天桥上摆地摊,也不会让孩子饿着。
人生每个阶段只能有一个关键点,其他方面都只能为之妥协或牺牲。
03
晓又问:孩子放学早,你复出职场后怎么办呢?
怎么办?想办法。
幼儿园,上的是私立双语,学费贵些。
晓说,贵的不是一点点啊,公办幼儿园一学期才三千多,私立一个月近两千呢。
可私立幼儿园能留园,组织看动画片,有食堂自制的小点心,还有各类小小兴趣班,学画画,学英语,学钢琴等等,有的是需要另付费,关键是都能有老师帮忙看着,在校内还安全。
上了小学,四点左右就清校了,但附近小区托辅机构遍地开花,有人少环境好,贵的,有人多不太管,便宜的,任君选择——不管是幼儿园还是托辅,我都是提前几个月开始考察,带着小狼去看,和老师聊聊理念等才综合考虑定下来。
义务教育阶段不要付学费,原来每月支付给幼儿园的钱,又用来给托辅机构了。
我这几年始终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工作,跳槽,加薪。
兼顾着接送孩子,检查作业,参加活动。
寒暑假呢?
私立幼儿园和托管班都有假期班,按天收费,每天100-150元不等。刚复出的时候,我一个月工资只够支付假期班费用。
莉说,那小孩也可怜的哦,假期都要早起,还呆在室内不能出去玩的。
这个见仁见智吧,小狼适应得不错,假期班有小朋友一起游戏,老师也组织各种活动,我也觉得不比那些和老人在家里看电视,玩电脑,作息紊乱的假期过得差吧?
不是没有累到撑不住的时候的,不是没有情绪崩溃过。
看你自身能承受什么。
孩子是你的,你养育他,培养他,辅导他,都是你的责任和义务。
老人家不能接受你所谓的科学育儿是很常见的事,他们有他们的经验和习惯,不可能又要他们出钱出力,又什么都听你的,按你的要求来。
每个阶段都会有取舍,有选择。各自权衡利弊吧。
但你要明白,世界不会全顺着你的意愿来安排,你不能什么都想要。
~~~END~~~